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5例文

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4.新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5.三上《8、蒲公英》课文内容

6.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哪吒闹海》

7.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1

 一、用?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青藏高原c?ng ( )晃hu?ng ( )拉萨sā ( )烙饼l?o ( )

 zāng ( )huǎng ( )s? ( )lu? ( )

 二、给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语找一个反义词。

 1.在牧区、农区或无人区,日照充足不觉新鲜。

 2.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

 3.用放大镜点烟抽,点纸烧,比腰上挂的火镰方便多了。

 三、理解课文填空。

 1.拉萨是________的中心城市,有________之称。

 2.拉萨的太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萨的太阳给拉萨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打在你的脸上,似乎作响( )响亮的耳光,( )响亮的阳光。

 2.常见居民在街边支起太阳灶炒菜,( )无煤气味( )无燃料垃圾,干干净净的。

 五、联系全文,谈谈你读了?这就是拉萨的太阳。这就是拉萨。?这段话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1.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吹来了,春天快到了。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同步习题2

 一、选字填空。

 名  明  成  城

 1、拉萨是有( )的?日光( )?。

 2、( )亮的灯光( )这举世闻( )的( )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一年四季中,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 )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 )丽。

 4、这个竹( )的形( )可真够奇怪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中有许多描写、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写下来

 2、欣赏了《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 帖)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静);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用?/?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湛蓝)的天空

 ( )的天空  ( )的天空

 3、找出文中的两对近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课文原文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第八次》一课中的人物形象,是具体可感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第一个片段我是让学生抓住“延伸”进行角色体验。课文相应的语句言虽尽、意味止,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会唉声叹气说些什么?

第二个片段我是让学生抓住“语言”进行角色体验。言为心声,语言是从人物心里流淌出来的,当布鲁斯王子喊出“我也要干第八次!”时,让学生与人物同呼息、共命运,设身处地融入角色,说说心里在想什么?

第三个片段我是让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边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5例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下册古诗词有以下十首:

1、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清明

(宋

*

范成大)

(唐

*

杜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村庄儿女各当家。

路上行人欲断魂。

童孙未解供耕织,

借问酒家何处有,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遥指杏花村。

3、塞下曲

4、望庐山瀑布

(唐

*

卢纶)

(唐

*

李白)

林暗草惊风,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将军夜引弓。

遥看瀑布挂前川。

平明寻白羽,

飞流直下三千尺,

没在石棱中。

疑是落九天。

5、绝句

6、滁州西涧

(唐

*

杜甫)

(唐

*

韦应物)

两个黄鹂鸣翠柳,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上有黄鹂深树鸣。

窗含西岭千秋雪,

春潮带雨晚来急,

门泊东吴万里船。

野渡无人舟自横。

7、《滕王阁序》(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时间》

像一条小河永不停息地流淌。流过每个人的身边,一直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无穷的宝藏,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9、《古今贤文*环保篇》

保护环境,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10、《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1/3页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我叫青蛙,别名田鸡。我挺爱美的,喜欢穿一件黄绿色带有黑斑的外衣,还围着乳白或微红的小肚兜。

我的体长约8厘米左右,头宽宽扁扁的,有点像三角形。头顶两侧那一对圆而突出的大眼睛可神奇啦,它对静止的山、树、房子等可以“视而不见”,但任何飞虫都别想逃过,只要它们进入我的视线,我就会伸出长而分叉的舌头,准确快捷地粘住小虫,卷入口中,饱享一顿美餐。科学家还根据这一特点制造出了多普勒雷达,只要一有飞机出现,这种雷达就能迅速发现,并探出飞机的速度、方向等数据,多厉害呀!

我眼睛前面的一对外鼻孔与口腔相通,鼻孔上有活瓣,能不断地开闭,帮助呼吸。眼后有一对鼓膜,能够传导声波,使我产生听觉。我没有颈,头部紧紧地连着躯干,不能转动,这对于游泳是很有利的。我们游泳是很潇洒的,人类不是有一种舒展的游泳姿势就叫“蛙泳”吗?幼年的我天天呆在水里,那像黑黑逗号似的小蝌蚪就是我。我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后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我的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成年的我用肺呼吸,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我用皮肤吸进的氧气占整体氧气的40%左右,你没想到吧?

我可是消灭害虫的能手,平时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一天要吃70只蚊虫左右,一年能吃15500多只,所以人们把我和我的伙伴们称作“田野卫士”。大家都愿意保护我们,与我们交朋友呢。

新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和生产新材料。

4、了解纸的发明和纸的发展

5、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6、节约用纸的环境教育。

7、了解常见纺织材料的种类,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织成的衣物的特点。

8、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纺织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质。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未来的衣服活动五一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0、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1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3、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14、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15、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1《常见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和生产新材料。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常见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常见材料,知道每种材料的特性。难点是引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

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课时: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出示课题:常见材料)

一、讨论,它们是由什么做的?

出示挂图,看看教室里的物体,它们是由什么做的?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什么叫“物体”,什么叫“材料”?学生可以理解为用来做各种物体的东西就叫材料。

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小组讨论,并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完毕后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察最仔细,探究的问题正确率高。

二、它们是从哪来的?

在各种材料中,有的来自大自然,它们是天然材料,如棉花、羊毛、木材和橡胶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科学家研制出来的,如塑料、合金等。

一些材料的制作过程:

剪羊毛——纺成毛线——织成毛衣

割树胶——加酸凝固——制成雨鞋

开原油——提炼石油——加工塑料

三、动手操作

翻开书P41页,看看例图上这个房间里的物品,哪些可能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可能是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把观察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房间里的东西有很多,分别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你能说出这些材料的特点吗?

四、合作学习

观察自己脚上的穿的鞋子,它是由几种材料做成的?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是从哪儿来的?

五、扩展练习。

任选一件由两种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按照上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反馈:

2《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纸的发明和纸的发展

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节约用纸的环境教育。

3、与人合作的科学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难点:学生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滴管,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科学志趣

1、 谈话:同学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所以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组漂亮的工艺品。

看清楚用什么材料做的?请看大屏幕。

2、 电脑出示有关纸工艺品

3、 提问: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4、 谈话:想不想知道纸的来历呢?

5、 电脑出示:纸的由来(了解中国古代四明之一造纸术)

6、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种类的纸呢?这些纸主要有哪些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纸质材料的物品,让学生进入纸的殿堂,用展示中国四明纸的由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接下来对纸的深入研究奠定兴趣和情感基础]

二.自主探究,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一)认识各种纸的特点

1、谈话: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纸,请拿出一号信封,认一认是都是什么纸?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

3、提问:如果老师刚吃完了饭,想要用纸来擦嘴,请问用牛皮纸还是餐巾纸好呢?为什么?

4、谈话:说明各种纸有它的不同特点,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呢?小组讨论一下。

5小组讨论(观察、实验)

6、 汇报交流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认识身边常见的纸,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直接感受不同种纸有不同的用途,同时过渡引入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研究纸的性质

1、谈话:原来大家了解这么多纸的性质呀,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纸的性质,好吗?

2、谈话: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及透明度来研究一下

A:不同的纸的结实程度的探究

1、 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更结实呢?

2、 学生猜测

3、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案(两张完全相同的纸)

5、 小组实验

6、 交流汇报

7、 师小结:正因为牛皮纸结实,所以我们常用它来做包装物品。

8、谈话:老师想留一个问题给小朋友,同一种纸它的横向与纵向结实程度是否一样呢?小朋友们不妨回家做个实验

B 纸的吸水性

1、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吸水性好呢?

2、学生猜测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交流,完善方案(滴的水滴数要相同)

5、小组实验

6、交流汇报

7、师小结:正因为宣纸的吸水性能好,所以我们常用它来写字作画

C:纸的透明度

1、谈话:牛皮纸与宣纸哪种透明度好呢?

2、学生猜测

3、交流方法

4、学生实验

5、交流结果

6、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性质,正因为纸的不同性质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设计意图:纸的特征很多,选择牛皮纸和宣纸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对于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儿童而言实验成功能带来很大成功喜悦,结实程度、吸水性以及透明性的研究,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结果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三、了解造纸过程,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1、 谈话: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2、 电脑出示:(纸的生产过程)

3、 谈话: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当然用竹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些新型材料的纸吗?电脑出示相关信息

4、 谈话:看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进行节约用纸,珍惜和保护环境教育)

5、 谈话: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用大量的纸,纸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用品,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纸呢?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说说吗?(结合生活实际,本地生活习惯进行节约纸的教育)

6、 纸的设计

谈话:了解了这些知识,你希望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生活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纸,如下雨等。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造纸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生产纸的不宜,通过现代生产纸的工艺流程图,让学生产生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教育,设计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课外延伸

了解纸的回收利用情况,做一件纸工艺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感受科学学习的方式和意义,通过废物利用制作纸工艺品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是科学教学的一种延伸]

五、板书设计:

结实程度

吸水性

纸 透明度

3《纺织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纺织材料的种类,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织成的衣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纺织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未来的衣服活动五一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纺织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纺织材料,了解由它们织成的布的不同特性。重点是做实验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教学准备:

1、各种类型的纺织材料织成的衣物。

2、实验用的棉布和尼龙等材料。

课时:1课时

教 学 过 程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纸的性质以及用它制作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另一种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这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纺织材料)

一、激趣识衣物

出示教材P47中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看一看,总共有几块布料制成的物品?比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对?

师: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如图所示: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

活动:请同学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你知道这些衣物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板书各种纺织材料的名称)

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

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二、实验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1、比较结实程度实验。

(1)从布料中抽出纤维;

(2)用放大镜观察;

(3)再拉一拉。

2、比较气味实验

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3、比较吸水性实验

(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拓展)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

三、讨论

师:我们的祖国幅圆辽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如果我们从厦门去东北游玩的话,需要带很多的衣服,出门旅游很不方便。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未来的衣服设计设计,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4《金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金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金属,了解由它们的不同特性。重点是做实验总结金属的性质。

教学准备:

1、各种类型的金属段。

2、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三上《8、蒲公英》课文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应伴随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贯穿学生数学学习始终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汇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资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资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汇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著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

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三列式计算

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1学生自练.

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

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萤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

预设①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②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

四反思总结

1、归纳方法。

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

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顾感悟。

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

①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

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

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对,首先要找出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

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

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

一“想想做做”第1题。

1、第1小题。

1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

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

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

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

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学生口答。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著一环往下延伸。

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

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

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生:这是芳芳的位置?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第一天摘了30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哪吒闹海》

 原文阅读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可是,有两颗却不这样想。一颗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哪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另一颗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

#课件# 导语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下面是 给大家带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哪吒闹海》,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篇一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制服了龙王三太子。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词卡、教学挂图、录象片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叉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掀起随即机灵称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混:右下部比的笔顺。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动画片,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齐读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3、比一比,再组词。

 叉()即()扔()

 又()却()仍()

 附板书:

 10、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

 为百姓出口气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课后小记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从动画片到连续剧,看过不下几遍。哪吒和夜叉、三太子的交战,是本课最为精彩的部分。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特别注意二人交战时的不同动作,试着同桌演一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前面表演:王启华演的夜叉、三太子凶神恶煞(王启华说自己就喜欢演反面角色),马文嘉、许起鹏演的哪吒灵活机敏,虽说道具比较简单:一根竹竿当斧头,几块红领巾做混天绫,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表演兴致,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轻松的气氛中,男女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孩子们都很投入,继续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观赏着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也为讲故事做了良好的准备。

 

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准备:

 1、设计生动的动画形象,特别是哪吒的动画形象,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为更好地学习本课作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

 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用动画片的片头。)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叉、嗷嗷直叫、扔。)

 3、学生交流。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

 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

 (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一边说一边出示动画片)

 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

 6、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总结课文

 1、哪吒是怎样制伏东海龙王父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说到哪吒来到大海边,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的呢?

 2、说得真好,看,哪吒来了。

 (电脑出示巨幅哪吒画像,下面有各种兵器:金箍棒、九齿钉耙、乾坤圈、禅杖、大刀、板斧、长枪、锤子、混天绫。)

 3、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哪吒就这样来的吗?

 (由学生上来点击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

 4、谢谢这位小朋友,你很细心,看出了老师的疏忽,并能勇敢地指出来,老师要向你学习。

 5、原来哪吒有两件宝贝,(字幕出示:混天绫、乾坤圈)你们知道什么是混天绫、乾坤圈吗?

 6、哪吒带着乾坤圈、混天绫是怎样大闹东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哪吒闹海,"闹"字加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吒第一次是怎么闹的?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3、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摆"和"掀"上加上红色。)(板书:摆、掀)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喜欢他么?请看--

 5、(出示动画加上声音:混天绫一摆,巨浪滔天,水晶宫摇晃的情景。)

 教师范读:哪吒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6、哪吒不仅本领高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充满正义,要为百姓出口气,我们一起来把哪吒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板书:正义)(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哪吒的混天绫只是一摆,就把龙王给吓了一跳(板书:吓)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查看,于是小哪吒就二闹东海斗夜叉。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小哪吒面对可怕的夜叉,表现如何呢?(指名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机灵)你从哪里看出来?

 4、(出示句子: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1)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

 ("一闪"闪耀几次;"躲过"闪耀几次;"随即"闪耀几次,"扔"闪耀几次。)

 (2)理解"随即":表示随手马上,说明哪吒动作很快,多机灵啊!

 (3)谁能把小哪吒的机灵读出来?

 (4)为什么哪吒能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呢?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在支持哪吒呢?

 5、夜叉钻出水面,蛮不讲理地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十分机灵,一点也不怕,

 用乾坤圈一下就把夜叉打死了,为老百姓出了第二口气。(板书:打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哪吒二闹东海,打死了夜叉,龙王气得嗷嗷直叫,这一次派谁来了?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龙王三太子当时的心情如何?

 2、(出示动画:龙王三太子气势汹汹,带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面上。)

 3、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你觉得那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同时出示前面两句话。)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吒这第三次闹东海和前两次由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乾坤圈",第三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乾坤圈"。)为什么哪吒将两件法宝都用上了呢?

 (3)龙王三太子本领也很大,这时哪吒表现的怎样?(板书:勇敢)

 (4)哪几个词语看出来?(板书:扔、喷、裹)

 5、虽然龙王三太子来势汹汹,本领也大,但哪吒勇敢、机灵、充满正义,凭着混天绫和乾坤圈这两件法宝打死了他,老师很敬佩哪吒,你们呢?

 6、让我们怀着对小哪吒的敬佩读好这几句话。

 四、朗读提升:

 1、哪吒三闹东海:搅乱龙宫,打死夜叉和龙王三太子,他的正直、机灵和勇敢使得人们过上了太平生活。我们完整地把这个故事来看一遍。

 2、出示动画片

 3、你们喜欢哪吒吗?喜欢这个故事么?

 五、作业:

 1、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23哪吒闹海

 正直、摆、掀吓

 机灵、闪、扔、打死

 勇敢、扔、喷、裹、打死

 (正义战胜邪恶)

一、《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