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那减法、除法的这些等式怎么称呼?

2.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3.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4.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5.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6.大班数学教案

7.幼儿园大班教案

8.小学数学万以内进位加减法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人教版_加法交换律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木偶模仿音乐、杂偶的音乐、我和木偶交朋友的音乐)、录音机。

 创设情景:使班级每个角落都有木偶(掌中偶、提线偶、桌面偶等),数量超出幼儿的人数。

 2、技能准备:幼儿已学过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幼儿有初步的创编舞蹈的技能。

 3、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歌曲,并对歌曲较熟悉。

 (2)幼儿初步会创编简单的歌词。

  二、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1)动作要象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附:歌曲

  三、设计思路:

 木偶以其稚拙、夸张的形象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我班幼儿对木偶的操作深感兴趣,对木偶,特别是泉州侨乡的提线木偶感到十分的好奇,平时总是喜欢玩木偶,与同伴对对话,表演节目,也很爱问“为什么?”…… 根据《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及“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与幼儿共同商讨、共同设计了多个运用木偶形式的活动,以下是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仅供大家参考。

  四、活动目的:

 1、学会依木偶的形象创编歌词,并即兴演唱歌曲。

 2、学会操作木偶的技能:摇头、点头、做操的动作。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了解多种玩偶,初步认识杖头木偶;

 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玩偶;

 3、体验与玩偶做游戏及自制玩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偶若干(提线偶、指偶、手偶),杖头木偶一个;

 2、布置好“玩偶剧场”活动场景、屏风、多媒体设备、音乐;

 3、制作玩偶的废旧材料(纸盒、小药瓶、饭勺、信封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学小玩偶走路。

 2、观看玩偶表演,了解玩偶的名称。

 3、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偶,了解玩偶的表演方式。

 4、出示图表,巩固对各种玩偶的认识。

 5、介绍具有扬州特色的杖头木偶。

 6、讨论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偶的方法。

 7、幼儿自制各种玩偶。

 (为幼儿富有层次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

 8、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制的玩偶,与自制玩偶共同表演。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垫子的不同玩法,增进创造性运动思维。

 2.初步掌握侧身翻滚的要领。

 3.培养团体合作精神,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体操垫。

 2、蘑菇若干,滚筒3.游戏场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生共同在草地上和垫子上做热身操。

 1.教师带领幼儿在草坪上做踏步、立正、稍息等动作。

 2.带幼儿在垫子上做踏步、立正、稍息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

 1.玩2块分开平铺的垫子

 (1)探索在平铺垫子上的各种爬的方法。

 (2)幼儿讨论商议后找出好玩的方法进行侧身翻滚动作练习。

 2.玩两块合在一起的垫子。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是一个人过这个垫子的,现在老师请你跟你的好朋友两个人用侧身翻滚的方法来过这个垫子。

 (1)幼儿探索各种玩法并交流、练习。

 (2)教师找出两个拉着手侧滚的表扬。(教师示范,幼儿每人练习一次拉手侧身翻滚)

 3.游戏:蘑菇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个新的本领叫侧身翻滚,看!那边有一块蘑菇地,你们想去蘑菇吗?

 游戏方法:利用教师提供的圆桶侧滚过垫子。

 师:看,这是滚筒,请小朋友借助滚筒用刚刚学的侧身翻滚的方法过这条路,你们会不会?滚过去之后还有一条小溪,怎么过去呢?(踩在石头上面)

 总结:我们借助滚筒滚过去,再走过小溪去一个蘑菇。谁来试一下?

 全体幼儿去蘑菇。

 三、结束部分

 师:你们都到蘑菇了吗?(到了)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随音乐放松。

  活动反思:

 1、 在课前装备上,我做得很充分,基本上完成了我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课中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3、本次课中,幼儿相当高,学习练习的兴趣很高。

 4、通过老师们的听课,得到了很多的宝贵意见。

 5、在教学中,对于幼儿教育的组织教学,幼儿积极性的调动等,都应该努力去提高。

 6、注意语言的组织,我教学活动的组织。

 小百科:翻滚,指[水] 上下滚动;作滚翻、转体动作。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帮助幼儿理解两段歌曲反映的不同内容与情绪,用歌声、动作表达出与歌曲相应的情感。

  准备

 教师熟悉教材,对歌曲分析,进行艺术处理。请两位幼儿排练,准备 为大家做情境表演。

  过程

 1、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

 两位小朋友表演做生气状,请其他幼儿观察:他们俩怎么了?谁能想一个办法让他们和好?怎样表示和好?

 2、欣赏教师演唱《拉拉钩》。教师演唱时要用歌声、表情反映出不同的情绪、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①这首歌曲分两段。

 ②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说的什么内容?教师可分段演唱给幼儿以启发。

 3、在幼儿掌握歌曲结构、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学唱,用歌声表现歌曲前后生气和谅解、愉快的两种情绪。

 第一乐段:(1~8小节)表现小朋友生气了。唱时音调要迟缓些,“理”和“睬”两个字唱的要短而有力,休止符准确,突出不理不睬的情绪。

 第二乐段:(9~结尾)表现小朋友和好了。唱时速度较第一乐段稍快,声音要亲切,表现生气后又做好朋友的愉快情绪。

 4、自由结合两人一组,根据歌曲表达情感的需要自编动作。也可用对唱的形式分角色练习。

  建议

 这一类的歌曲重在联系幼儿生活,让他们自己感受、领会音乐是如何表现的。从唱歌一开始,就启发他们自己用不同的情绪、情感调节自己的唱歌声音。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重点: 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活动难点:

 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圣诞老人一幅、礼物袋.

 学具:作业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圣诞节到了,圣诞老爷爷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它。

  二、 学习5的加法

 你们看,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看吗?圣诞老人要变了,变变变。

 (一)圣诞老人变出了1本大书,又变出了4本小书,圣诞老人一共变出了几本书?

 提问:

 (1)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算什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请幼儿列式:1+4=5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数表示什么?根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还可以列出另一题:4+1=5

 (2) 刚才我们根据书本大小不同来列式的,书本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题(2+3=5),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颜色)2、3、5个表示什么?根据颜色不同还可以列出另一题:3+2=5

 (3) 除了这4道5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5的加法算式题5+0=5 0+5=5

 (4)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5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 比一比1+4=5 4+1=5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三、幼儿作业

 1、现在圣诞老人又要来变礼物了,小朋友看看圣诞老人变出了什么并列出算式,谁的算式列得又快又对,圣诞老人就把礼物送给他。

 2、幼儿动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幼儿作业,发礼物。

 效果分析: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锻炼手臂力量。

 在倾听的过程中,尝试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正确的判断。

 乐意跟随音乐进行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芭蕉扇》。

 幼儿每人先折好的火箭一架。四个圈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听指令做动作。

 --幼儿四散地站在场地上,教师发出"飞飞"、"跳跳"的指令,幼儿按口令做动作。如:当教师发出"飞机飞飞"的指令时,幼儿便双臂侧平举,做飞机飞行的动作,并齐声说:"飞飞飞!"当教师发出:"小鱼游游"时,幼儿边做小鱼游水的动作,边说:"游游游!"当老师发出"小兔跳跳"时,幼儿边说"跳跳跳"。"兔子游游"或"小鱼飞飞"的指令,幼儿便不动也不发声。教师还可以发出"老鹰飞飞"、"蝴蝶飞飞"、"小猫跳跳"、"小猴飞飞"等各种指令,幼儿进行分辨并学做动作。

  游戏活动--火箭发射。

 --投火箭。

 幼儿站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一端的白线后,教师示范讲解肩上挥臂投掷火箭的动作,然后请幼儿用三个手指捏住火箭中部,右手屈肘于肩上,用力挥臂向前面悬挂的圈投去,再捡回火箭站到各队的队尾,游戏继续进行,比比谁投进圈的次数多,游戏可以进行3~4遍。

 --火箭发射。

 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手拿折纸的火箭,站到起点线后,前排的两位幼儿按照圆圈标号10、9、8、7、6、5、4、3、2、1、的顺序向前继续跳。当跳到1圈时就算达到了火箭发射场。这时,幼儿的嘴里发出"嗤"的一声,并将折纸的火箭用力扔向天空,喊:"火箭上天了!"然后取回火箭,返回本队,将火箭交给第二位幼儿,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行进跳和投掷活动,具体方法如上。游戏可进行3~4遍。

 放松活动--芭蕉扇。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芭蕉扇》游戏活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他人的关怀是理所应当,欣然接受。面对他人的帮助,连一声简单的“谢谢”都没有。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大班年级组借西方“感恩节”和借助《口渴的蚂蚁》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开展了此次综合活动:《感恩的心》。

 让孩子们体验小蚂蚁期盼、惊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达交流中,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别人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让孩子从小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一切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的生活!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人为我们大家服务。

 2.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3.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父母、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多媒体课件。

 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蚂蚁,引出故事《口渴的蚂蚁》。

 问题:①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

 ④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

 2.师小结:小蚂蚁心中有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我们也要像小蚂蚁一样,去帮助别人。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说一说自己在家里、幼儿园里都得到了谁的帮助?

 2.教师出示清洁工。

 问题:①她们是谁?在干什么?

 ②如果没有她们,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3.出示交通警察。

 问题:①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4.师小结: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安全畅通也非常辛苦,我们大家都要感谢他们,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该送给他们什么礼物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感谢呢?

 三、示范、讲解做贺卡的方法

 1.师:有的小朋友说啊,可以做贺卡送给他们,那我们今天就来做贺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已经做好了几张贺卡,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2.教师操作,把几张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更好看的像灯笼一样的贺卡了!

 3.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待会你们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也可以做不样的,我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较能干,可以做出不一样的?

 4.幼儿制作贺卡,教师巡视。

 5.展示作品,你想送给谁?说一句感恩的话。

 四、播放音乐《感恩的心》,一起做动作,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安排,我认为遵循了新《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注重了教育内容的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作为一堂综合活动研讨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情感方面的东西。活动第一个环节,故事的讲述要合理,顺畅,的出示容易打乱孩子们的倾听,导致故事缺乏完整性,不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就难于让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让幼儿去理解:蚂蚁为什么会帮助小姑娘,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要运用多种方式,例如用的方式引导幼儿去感受,更恰当,借此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还要让孩子们充分去联系生活实际,例你在幼儿园过的幸福吗?为什么过的这样幸福、快乐?在制作感恩卡时,要有目的的进行设计,这是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这样一个媒介,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画画。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有主题和明确的`目标。制作和表达很重要,但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最后环节,让孩子将感恩卡不仅仅局限于是送给在座的老师,而应该是你最想感恩的人,然后将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体验感恩的美好,享受感恩节带来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幼儿参观小学后,对小学已有初步的印象。为了让这种感性认识得到一定的提升而设计本活动,让幼儿通过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况,巩固对小学的认识;让幼儿通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和最后参观的地方,以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目标

 1、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心中的小学或最感兴趣的事情或地方,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 能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心中的小学,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3、 增进幼儿对小学的认识,激发幼儿当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 参观过小学学校。

 2、 提供纸、彩笔、油画棒、花纹纸、彩色纸、彩泥、剪刀、粘胶等。

  过程建议

 1、 谈话:

 (1) 参观过小学看见了什么?

 (2) 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注意启发幼儿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说详细、具体。

 2、 绘画:心中的小学。

 要求幼儿画出或做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或最喜欢的地方。教师注意观察。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引导和帮助。

 3、 互相介绍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征求同伴的意见,加以补充和修改。

 延伸提示

 1、 让幼儿用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布置“心中的小学”墙饰。

 2、 开展主题结构游戏:心中的小学。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由来:

 冬天来临之际,每次幼儿户外活动穿外衣时,部分幼儿不觉得冷,不想穿外套,从而引起讨论“为什么冬季出门要穿外套”的原因,知道冬天刮大风,天气很寒冷,不穿衣服就会把人冻坏了,而引起的主题活动“风”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风的知识,了解风的用途、危害,以及我们人类通过合理的利用风力的作用,进行风力开发等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充分的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操作

 2、实验赶兴趣,学习分享

 3、培养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4、引导幼儿观察风,了解风对周围事物的益处

 5、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种类及特点

 6、鼓励幼儿操作兴趣激发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7、培养幼儿克服困难,有抗拒的能力

 1、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流动)

 2、风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气流的快慢)

 3、风能做些什么?(吹动帆船、传播花粉,使花草树木结出更多的果实;春天的风能使桃花开放,报告人们春的信息)

 4、风有多少种?(台风、龙卷风、微风、狂风、暖风)

 1、风的用途设计

 2、认识“风”字

 3、风对人和植物的益处和害处

 4、利用风做的事情

 5、刮风天出去玩好不好

 1、图书区:有关风的图书内容

 2、科学区:小电扇、扇子、风杆、自制的小帆船

 3、美工区:制作产生风的材料

 4、电脑区:人们利用风的作用光盘

 1、制作风车

 1、放风筝

 2、带来相应的制作材料

 3、展示风网络图

 1、与家长联系

 2、参观气象局并请家长来做介绍

 3、在社区中建立小气象站

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那减法、除法的这些等式怎么称呼?

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范文一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 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 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 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 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 摆出

再摆 拿走

一共 □○□=□ 还剩 □○□=□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 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范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九第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能准确的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合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板书:“40”)

5个一是5(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4O+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60+3=63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1)小题。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

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

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eq \x(50) eq \x(6)=eq \x(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20+8=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

所以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板书: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

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63-3=60(板书“60”)

把例9填充完。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eq \x(35) eq \x(5)=eq \x(30)

②计算并说出算法。

36-6=

48-8=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板书结果“45”)

(2)反馈练习

①试算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2.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36页练习九6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要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4、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5、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xb=bxa。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扩展资料

1、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2、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注意:

1、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2、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

 小学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1—6学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小学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仅供参考。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篇1

 一、试卷分析

 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

 本张试卷能对六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中,较好地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2、突出生活性与教育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本次考试中,很多的考题很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第七大题我会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而第六大题中的第2小题“观察上面两幅图,解决下列问题”中有关“反映毕业复习阶段,甲、乙两位同学每天在家学习的时间分配情况和阶段性检测的成绩提高情况统计图”把知识的考查溶入富有生活味与教育性的题材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育了他们期末复习时,在看书和做题的同时,要注意勤于思考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提高成绩注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3、试卷题型:

 共六大题型:填空20分、选择5分、判断5分、计算30分、画图10分、应用题30分

 二、各班成绩情况统计

 六(1)共45人参加,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0.5分。平均分为85.87分;及格人数43人,及格率为95.56%;90—100分22人,占48.89%;80—89分18人,占40%;60—79分3人,占6.67%;不及格人数2人(60分以下),占4.44%。

 六(2)共44人参加,最高分99.5,最低分52分。平均分为87.86分;及格人数43人,及格率为.73%;90—100分23人,占52.27%;80—89分14人,占31.82%;60—79分6人,占13.64%;不及格人数1人(60分以下),占2.27%。

 三、纵观试卷,考得比较理想的有以下几方面:

 1、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如填空题的第2、4题;选择第1题,判断1、2、3题等得分率比较高,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具备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从答卷情况来看,学生在做第七大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共7题选做6题正确率较高,说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具有初步的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统计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理想,如第六大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

 4、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已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次考试,也从某些方面暴露出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

 四、存在问题

 1、计算方面。本次考试的计算题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的失分仍然不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还不够扎实,还不能有效选择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提高。看错、抄错题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填空题的第6题,好多学生看成了求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吨,又如选择题中第4小题,学生没有看清楚是哪两个量的比。

 3、灵活解题及认真审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六大题第2小题两幅统计图的那道题,由于题目的叙述方法上与我们刚刚做过的一道题很相似,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大部分学生不加思考直接填上一次做过的结果,实际是错的。另外学生没有认真观察和思考,只把每次分数都高的甲,看成成绩提高的快,但如果稍加注意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乙的成绩提高的更快。因为乙用在思考和交流上的时间要比甲多一些。只做题、看书而不及时的反思,怎么会使成绩提高的更快呢!

 4、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研究过程中,也激发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5、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者要有目的地设计好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验算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改进意见

 (1)从学生解题时暴露出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师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领悟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对教学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今后应坚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5)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发教材,有助于把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对学生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6)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教师要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与思维空间,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篇2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进行了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由于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篇3

 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小学数学教学 Article/List/List_29.shtml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用等级制,定性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44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篇4

 搬迁到新学校的一学期在大家的忙碌中匆匆度过。回顾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我们六年级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本学期,教研工作在本组教师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下,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并且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组基本情况

 本教研小组由4名老师组成,全部是学校课题组成员,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数学教研小组。老教师不仅在工作中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教给年轻教师,而且经常从感情和语言上给年轻人以支持与鼓励。年轻教师对老教师的教诲更是虚心学习,一丝不苟。

 二、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制订

 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毕业班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数学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教研组,而且基本能按进行活动。

 2、精心编制教案

 课堂教学方案的研讨是我们教研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于我们老师的教学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册教材,我们分层次进行备课,每位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备课任务。

 3、教学理论的学习

 本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学校课题《“问题解决”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本组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4、积极组织本组教师上好教研课

 本组4位教师本学期每人主讲一节《“问题解决”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研讨课,每一节教研课全组教师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评课。

 5、开展课题组教学活动

 在开展课题组教学活动中,本组每位教师都踊跃参加,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课题组教学比赛,在课题组教学活动中全组教师都有很大收获。伍斐婉老师还参加全国送教下乡展示课,受到与会的老师的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2、部分教师上课取满堂灌形式还时有存在。

 3、评课的机会太少,所以对听评课的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本学期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数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仍以“抓基础,促进步,抓提高,促优秀”为教学目标,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现对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回顾。

 一:教学建模、教学润化工作方面

 在校长的引领下,数学科围绕“教学建模”、“课堂润化”开展工作,作为科组长,我积极地带头参与活动:一龙萍老师承担区教材分析关于教学的主讲,我参与了全过程,收获良多。在科组内开展的“润化课堂”调研课中,我上了《圆柱和圆锥》一课,同时还参与了龙萍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苏晓慧老师的《正方体的认识》,在这三节课里我参与了备课、试教、公开课、研讨、主评等活动,收获真的很多。在天河区的多媒体评比活动中,我和龙萍老师合作上了一节信息技术整合的课例《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这个课例最后还被市挑选了参加省的评比。四是教研室下校调研检查,我们科组内所有的老师合理分工、规范准备资料,同时在集备、试教等工作中做到了提前准备、有序安排。

 二:学生教学管理方面

 (1)耐心辅导学生。半年来,对于这两班学生的教学,我也是费尽脑汁,教育学生苦可婆心,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尖子生。本学期,我曾辅导学生参加市24点游戏竞赛、希望杯、华罗庚数学竞赛以及智慧星空杯综合能力竞赛,在辅导学生比赛方面,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收获很多。在辅导学困生方面,我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协助交流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当学困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请教同学了。

 (2)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口算速度不快的问题,我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和中午午读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较多,我每天利用课后5分钟进行小测,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小测不过关的学生我会进行辅导或是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辅导。

 三:环保教育方面。

 学校被评为绿色学校,学校领导大力宣传环保教育,提倡环保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设计环保手抄报交流学习,开展环保知识问题活动。

 ①课本中出现节约用水,用电,以及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动物保护,沙漠化等例题或习题时,我会在网上寻找更多的资料介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知识与生活互相结合.

 ②作业本上要求认真书写,节约纸张。

 ③教育学生日常生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秉着“易中求成,细中求精”的工作态度,我期待自己能有特色的课堂、“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3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计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四、堂清检测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2、计算。

 (1)13504

 (2)251664

 (3)8512540

 (4)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小学数学的教案怎么写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数学课的导入一般是通过设置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 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 方法 .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FormatImgID_13#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 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相关 文章 :

1. 初一数学教程: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3. 初一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教案

5.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isud.cn/down.asp?cat_id=10&class_id=33

『小学数学教案』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分类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2,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 推荐程度:

『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57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下第二单元教案

·确定位置 课题: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页例1和练一练1,2及练习三1-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0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五册 课题一: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75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65-66页例7、例8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学生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循环......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7 推荐程度: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8页.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作者:刘卫东. 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65 推荐程度:

『数学』苏教版12册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00 推荐程度:

『数学』《统计》教案说课稿

·现代课程认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07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工程问题》. 一、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材第十一册P51例5 工程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的题目特点和基本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有关问题。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30 推荐程度:

『数学』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探讨教案. 三角形的分类. 大连市满家滩镇中心小学薛翠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3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数学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管前中学陈景辉. 执教时间:2003年3月5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65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让数学课从封闭的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本节课,围绕节约能源这一主题,课前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互联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54 推荐程度:

『数学』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

·小五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7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3 推荐程度:

『数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引入, 学生课前完善知识预览的相内容。 课堂教学:. 细胞增殖是以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1 推荐程度:

『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格致初中胡全英. 课题:1.5 分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两个分数相乘的法则。 掌握分数与分数、整数及带分数的乘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4 推荐程度:

『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尺实践活动》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尺实践活动》凡家村小学邱俊利.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巩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3 推荐程度:

『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设计

·《求平均数》教学活动设计.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姜鸥. 教学内容:. 《求平均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 ... (多媒体出示1)下面是学校领导给3年级和4年级打的分,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273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94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验算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数字的......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430 推荐程度:

『数学』花儿与少年

·捎去花儿两盆,校园锦上添花,少年茁壮成长. 活动宗旨与构想: 致以新年美好的祝愿——"过个红红火火的开心年". 给每...活动内容与效果: 活动自元旦起,至3月12日植树节,学校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90 推荐程度:

『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9以内的减法。

 (出示算式卡)依次复习9的加减法。

  二、学习9的减法。

 1、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性别、服饰、运动项目不一样)。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1)幼儿相互交流。

 引导幼儿从小朋友的不同特征、不同运动项目去观察,提醒幼儿要把总数分成两部分,该如何提问?(让幼儿相互说说)

 2)集中交流。

 ①教师根据孩子性别不同编减法应用题,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

 ②谁能根据服饰不同编出减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的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小朋友的运动项目不同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呢?

 3、带领幼儿读9的8种减法算式。

 4、引导幼儿交流,说说减法应用题的特点,观察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

  三、幼儿作业。

 1、看图列算式。(出示表现形式不一的减法图)

 引导幼儿审题,提醒幼儿去掉部分也该是总数中的。

 2、听口报应用题写算式。

  四、展示、评价部分幼儿作品。

  五、整理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小学数学万以内进位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绳,探索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学习找纤维的走向。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皱纹纸若干,装满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记住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3、组织交流,引出将纸制作成纸绳。

 4、幼儿自主尝试。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断了失败了呢?

 二、游戏:撕一撕。

 1、导语:为什么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失败了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沿着餐巾纸的每条边撕一撕,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边能撕成条条,有的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拎一拎。

 1、导语:现在你们知道了这个秘密,想不想再试一试呢?这次我们要先找一找纸的纤维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纸绳,记得还要拧紧点哦,这样会更牢固。

 2、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合作游戏:做长绳。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瞧,这是什么纸?(教师出示皱纹纸)皱纹纸能做纸绳吗?

 2、教师出示事先给幼儿准备好的皱纹纸,交代要求,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拧一根长绳。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纸绳宁好后讨论猜测:你们做的长绳有没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师和孩子一起实验验证。(合作拎两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讨论猜测:现在我想用长绳拎起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师用一根长绳实验,失败了)

 7、讨论怎么办?引出把我们做的长绳和在一起,这样纸绳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师把幼儿制作的长绳全部合起来,变成一根又长又粗的大绳,尝试拎起小朋友,体验团结力量大。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纸,它们能不能变成很有力量的纸绳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

 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

 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四、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附: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8的组成,理解8的第一、二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上打印7的组成;背景小鸡的家、8的一二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8

 经验准备:学过8的组成,对7以内加减有一定理解。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情境——庆祝小鸡搬家)

 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8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8……)

 (二)集体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1只红小鸡和7只黄小鸡合起来是8只,引导列式计算1+7=8

 2、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引导列式7+1=8

 3、分别以1只小鸡去玩和7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减法含义。

 4、共同整理朗诵。

 (三)探索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2+6=送到8号花园)

 3、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小结:8的第二组加减。

 (四)总结活动

 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进行练习加减,学做小博士。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和连接的方法,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

 2、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

 3、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五彩橡皮泥、泥工板、半截火柴棒(每位幼儿人手一份)2、用雪碧瓶等材料围合制作的"泥人娃娃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二、基本部分:

 教师出示泥人,引起幼儿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它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泥人?

 教师边提问边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泥人的头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2、泥人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上有什么?

 3、想一想,怎样将泥人的头和身体连在一起?

 4、步骤:

 (1)将**橡皮泥先分成三份,各色橡皮泥各准备一点,取**橡皮泥中的一份团圆,作为人的头;

 (2)用另一半**橡皮泥中的一点,作为人的两只耳朵,连在人的头上;用黑色橡皮泥搓两个小圆压扁,作为眼睛放在脸上,再用**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3)再用红色橡皮泥压扁,作为人的鼻子;

 (4)用粉红色橡皮泥搓成椭圆形,作为人的身体;将**分成四份,搓长连在身体上,作为人的四肢;

 (5)最后再用火柴棒将头部与身体连起来。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泥人娃娃,一个人感到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泥人娃娃吧,用橡皮泥做许多泥人娃娃好吗?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作品,建立娃娃乐园。

 教师:我们把小泥人都送到娃娃乐园吧!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娃娃乐园,请幼儿像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泥人娃娃,教师对幼儿的制作活动表示赞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尝试根据信息、符号寻找的家。

 2.体验礼貌问路、获得帮助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角色,表达对"角色"和"迷路"的理解

 1.幼儿表达对角色(米奇)的赞美。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角色(米奇),提问:今天的米奇看起来怎么样?如果请你用好听的话赞美他,可以怎么说? (幼儿回答)

 2.幼儿说说自己对"迷路"的理解并提出建议。

 今天天气真好,米奇决定出去玩,路上碰见了谁?(米妮),他会和米妮怎么打招呼呢?(幼儿模仿)讲述故事至"开着开着,米奇迷路了",提问:什么是迷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恩我们可以去问问路。

 二、观察画面,理解"问路"和"指路"的过程

 1.幼儿听故事:有关"询问青蛙"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1)米奇开到了一座小房子前,出示一幢小房子前,这是一幢怎样的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人吗?那米奇该怎么办?房子的主人说:你能猜出我是谁我才开门。

 你知道这幢房子是谁的家吗?

 (2)教师逐句念谜语,引导幼儿根据谜面猜出角色(青蛙)并说出理由。;(我来念一个谜语,你们猜猜看这到底是谁的家:四条腿、大眼睛、白肚皮、绿衣服、呱呱叫)你怎么知道是青蛙?

 (3)教师:青蛙打开了门,米奇会怎样问路?(个别幼儿讲述)谁能更有礼貌的来问路?

 青蛙说,我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

 他从青蛙那儿得到想要的答案了吗?接着他会说什么?

 2.幼儿听故事:有关"询问公鸡"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1)出示路线图,提问:米奇的车会往哪里开?为什么?

 哦,已经迷路了,要找最近的地方去问路,如果再走到没人的地方,更找不到去米妮家的路了。

 米奇开到了这座红房子前,门关着,他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敲门吧!(集体敲门问:你好请问里面有人吗?)你们猜猜看这是谁的家?

 房子的主人打开门露出了一点点身体,它说要猜出他是谁才开门呢!我们来看看。

 (2)出示画有公鸡局部身影的房子,让幼儿猜这是谁的家并说出理由;提问:公鸡打开了门,米奇会怎么问?(个别幼儿回答)

 (3)听"公鸡回答的话",并提问:笔直往前走是什么意思?如果笔直走,他会走到哪座房子前?现在要做什么?(和公鸡告别)

 3.幼儿听故事:有关"询问熊"的内,并思容考问题。

 (1)出示路线图,提问:米奇笔直往前走来到谁的家?来到这座深褐色的小房子前,这是谁的家?(观察蜂蜜罐,发现是熊的家)你们表演米奇来问路好吗(幼儿集体表演)

 (2)听"熊回答的话",并提问:左边在哪里?如果车往左边转,会开到哪幢房子前?

 4.幼儿听故事:有关"询问狮子"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1)米奇来到了这座城堡门口,敲了敲门,狮子来开门了,米奇就问他,你好请问,米妮家怎么走?狮子说:在我家的右边。

 (2)请幼儿猜测,米妮家到底是那一幢房子。

 (3)听狮子的后半句话(就是那幢**小房子),刚才大家都觉得右边应该是那幢红色小房子,为什么狮子会说是**小房子?(幼儿回答)老师来讲给你们听:你们做米奇,伸出你们的右手,我来做狮子,我的右手不动,米奇在问狮子的时候,他们是怎么站的?面对着米奇,那我要转过去啦,你们注意看哦,我转过去啦!现在狮子的右边在哪里?原来,狮子和米奇是面对面站着的,他们的左右是相反的,就是说,狮子的右边其实是米奇的左边,可能有的小朋友还是有点不清楚,没关系,以后我们慢慢学!

 三、完整欣赏,提升并拓展相关经验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思考米奇成功获得帮助的原因。

 教学反思:

 中班的幼儿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词语也有了不断的丰富,但是在礼貌用语方面还比较欠缺,即使掌握了简单的礼貌用语,似乎未能灵活的运用出来,在本节语言课就明显的展示了出来。活动主要是在特定的氛围中训练语言,运用文字的训练进一步体现童话的情趣,让生活体验和语言训练合为一体,让孩子们在认知中得到更好的深化,使情感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升华。

 整个语言活动下来,孩子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等我再次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都还会说出来,说明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这才是孩子们真正地学到了知识,以后孩子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去用到这方面的知识。真正训练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交际的效果,在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来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7、8)二、出示帮幼儿理解图意,并比一比。

 1、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图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指着让幼儿点数。

 2、你们再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树下。)

 三、按不同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出来苹果的颜色不一样,那么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以说,老师记录。

 2、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方法同上)3、老师帮你们记录下数字,谁来帮老师算一算。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多少?6比4多几个?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结果。老师帮助记录:6-4=2,树上有多少苹果?树下有多少苹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儿操作

 1、幼儿画册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记录纸上列出减法算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看画册边记录。

 3、让幼儿说以说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大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教师将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大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大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小学的数学是学业中的基础,只有在小学学好数学才能更好的提高数学成绩。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介绍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

 数学书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借用多媒体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孩子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节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数学十大速算技巧

 一、充分利用五大定律

 教师要扎实开展好现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中计算的五大运算定律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训练每个学生能自觉运用简便办法,能针对不同题型灵活选择简便方法正确而快捷地进行计算。

 二、巧妙运用?首同末合十?

 利用?首同末合十?的方法来训练。?首同末合十?法是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相同,而个位数相加的和是10。利用?首同末合十?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积的右边的两位数正好是个位数的乘积,积的左面的数正好是十位上的数乘以比它大1的积,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乘积。例如,54?56=3024,81?89=7209。

 三、留心?左右两数合并法?

 任意的两位数乘上99或任意的三位数乘上999的速算法叫做?左右两数合并法?。

 1.任意两位数乘上99的巧算方法是,将这个任意的两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两位数字,再将100减去这个任意两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两位数,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62?99=6138,48?99=4752。

 2.任意三位数乘上999的巧算方法,就是将这个任意的三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三位数字,再将1000减去这个任意三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的三位数字,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781?999=780219,396?999=395604。

 四、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巧算

 在一个只有二级运算的题里,按顺序计算需要多步计算,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就会简便。比如,

 24?18?36?12=(24?18)?(36?12)=24/18?36/12=4。

 五、利用扩大缩小的规律进行简算

 有些除法计算题直接计算比较繁琐,而且容易算错,利用?扩缩规律?进行合理的变形可以找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比如,

 7?25=(7?4)?(25?4)=28?100=0.28,

 24?125=(24?8)?(125?8)=192?1000=0.192。

 六、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减法巧算

 形如73与37、185与581等的数称为?数字颠倒?的两、三位数,巧算方法为:

 1.数字颠倒的两位数减法,可用两位数字中的大数减去小数,再乘以9,积就是它们的差。如73-37=(7-3)?9=36,82-28=(8-2)?9=54。

 2.数字颠倒的三位数减法,可用三位数中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再乘以9,乘积分两边,中间填上9,就是它们的差。比如,581-158=(8-1)?9=63,所以851-158=693。

 七、用?添零加半?的方法巧算

 一个数乘上15的速算方法叫做?添零加半?。比如,26?15将26后面添0得260,再加上260的一半130,即260+130=390,所以26?15=360。

 八、利用拆和法进行巧算

 有些计算题,乍看起来都与运算定律没有关系,但经过变形后,直接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计算。

 九、用?两边拉中间加?的方法速算

 任何数同11相乘,只要把原数的个位移到积的个位的位置,最高位移到积的最高位的位置,中间的数分别是个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的和就是十位,十位上的数加百位上的和就是百位?如果相加的数的和满十要向前一位数进1。比如,124?11=1364,568?11=6248。

 十、用?十加个减法?速算

 ?十加个减法?就是任何两位数加上9的和,可以把这个两位数变成十位加1个位减1的数,即36+9=45,17+9=26。这种计算技巧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