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作文600字_看戏作文600字初二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看戏作文600字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对京剧的描写作文400字
2.倾听戏曲作文600字
3.关于苏州昆剧的作文1200字
4.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5篇
5.我爱家乡的雷剧语文作文不少于600字
对京剧的描写作文400字
1. 《对京剧的看法》话题作文,400字,速度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
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
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
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
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
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
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2. 关于京剧的作文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京剧《赤桑镇》选段》,又听了这一段,这激起了我对京剧深深的兴趣,我回家上网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了京剧,它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两个系统,所以又称它为皮黄。
我发现早期的京剧角色划分得很严格,那时分别有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大行,不过到现在只有生、旦、净、丑四行。我问爸爸,他还说京剧到现在还有末角。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庆班首次进京。京剧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大多数都是文章、书、小说的内容情节改编的。
我最喜欢唱旦角的梅兰芳,他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抗战期间,他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自己留上了胡须,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艺术不是金钱能收买的》,他代表剧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京剧的韵味。
3. 关于京剧的作文500字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
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
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
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
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
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
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
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
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
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
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
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
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4. 写京剧的来历作文400字京剧艺术诞生二百多年以来,在燕赵大地上经历了发展繁荣的过程.从传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农夫渔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节振国》、《八一风暴》、《战洪图》以及《沙家浜》、《红灯记》、《平原作战》等歌颂当代英豪动人事迹的现代京剧,京剧这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在燕赵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华章.源远流长的国粹艺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万寿,江南徽班沿水道、陆道进京,参加庆祝活动.途经河北,演于水陆码头,随即将二簧带入河北境内.此后皮簧逐渐在京、津、河北一带流行.同治年间,河北乡间出现皮簧子弟会,从同治到光绪年间,有许多河北梆子演员兼习皮簧,皮簧借助梆子的势力流向河北民间,光绪十七年(1891年),田际云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两下锅”的演出方式,许多戏班争相效法.从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建国初期,京剧在河北境内的专业剧团数量已达五十多个,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剧团.1953年后,京剧不再与其他剧种合演.1966年以后,河北省京剧院、唐山市京剧团和张家口市京剧团都在全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年动乱”期间,一些地方戏剧团,迫于形势纷纷改习京剧,但所演剧目仅有八出样板戏.然而业余京剧团和票社却遍布全省城乡.京剧传入河北后,对河北地方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剧的剧目、化妆、服装、表演程式、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河北的地方剧种。
5. 请仿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课藏戏写一篇描写京剧或粤剧的400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京剧则产于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国粹”京剧的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 *** 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剧,而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6. 关于京剧的作文500字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7. 写京剧的来历作文400字京剧艺术诞生二百多年以来,在燕赵大地上经历了发展繁荣的过程.从传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农夫渔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节振国》、《八一风暴》、《战洪图》以及《沙家浜》、《红灯记》、《平原作战》等歌颂当代英豪动人事迹的现代京剧,京剧这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在燕赵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华章.
源远流长的国粹艺术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万寿,江南徽班沿水道、陆道进京,参加庆祝活动.途经河北,演于水陆码头,随即将二簧带入河北境内.此后皮簧逐渐在京、津、河北一带流行.同治年间,河北乡间出现皮簧子弟会,从同治到光绪年间,有许多河北梆子演员兼习皮簧,皮簧借助梆子的势力流向河北民间,光绪十七年(1891年),田际云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两下锅”的演出方式,许多戏班争相效法.从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国初期,京剧在河北境内的专业剧团数量已达五十多个,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剧团.1953年后,京剧不再与其他剧种合演.1966年以后,河北省京剧院、唐山市京剧团和张家口市京剧团都在全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年动乱”期间,一些地方戏剧团,迫于形势纷纷改习京剧,但所演剧目仅有八出样板戏.然而业余京剧团和票社却遍布全省城乡.
京剧传入河北后,对河北地方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剧的剧目、化妆、服装、表演程式、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河北的地方剧种.
8. 走进京剧作文600字以上,只能提供一些关于对京剧的一些认识,您做下参考,京剧在现在人来说都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京剧从小了讲是众多表演形式的一种,往大了讲就是国粹,其实京剧在没有出现影视之前,是当时社会的“流行歌曲”,戏迷追捧名角儿,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界文化的影响,整个世界现代文化趋于大同,也就使得每一个国家的稍有历史或者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娱乐形式失去了受众群,可这些表演形式却不自我的记载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形态,所以只能被存档起来或用于历史研究,或是给予保护并加以传承.但是京剧这种表演形式却一直影响着我们国家的音乐,歌唱,表演的发展.京剧并非全部是正统的全部是颂扬警世的,也有为了生计而不得已打破人伦世俗的表演,发展到现在京剧留下了大多数的精华,去掉了那些糟粕不堪的东西.京剧自古以来是角儿的艺术,也就是说看戏就是看角儿的,就像众星捧月一般,像现在演电视剧或者是演**一个道理,看戏是看主演的,可是没有配角儿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所以梨园行总讲“一棵菜”的精神.京剧的唱腔,节奏,配乐几本都有其固定的形式,所以说京剧是程式化的艺术,可在其程式化里面,有可以千变万化,这是京剧里面讲的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戏迷们常说的“戏味儿”.。
倾听戏曲作文600字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第二篇)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关于苏州昆剧的作文1200字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
真实是一种感受,是来自客观又对于客观有认识意义的主观感受。真实不同于事实。历史学要靠事实,戏剧艺术要靠真实。戏剧所以要写“事实”(故事)只是为了让观众感受真实,并非为了“事实”本身;而这个“事实”一般也不必是现实中的事实(或称实事)来支持的。鲁迅论讽刺艺术时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艺术离不开虚构,允许幻想,甚至可以出神出鬼。写历史剧,在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之间,艺术家可以自由摆动。摆动的自由,服从于能表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内在的可能性”(莱辛语),并且,它是和艺术家的意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达到情与理的相互渗透和自由转换。我们似乎有一种重事实、轻真实的倾向,如所谓重大题材,以为找到了它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真实了,客观效果常常并非如此,因为受实事的束缚较多,就难以在真实的开掘上获得充分自由。在过去传媒不发达的年代,写时事新闻的戏很有号召力,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对于观众来说,戏中的“事实”在时间上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心灵的贴近对艺术家和观众都很重要。而且还应看到,时间距离恰恰是创作上拥有较大自由度的有利条件,京剧《曹操与杨修》、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5篇
戏剧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说,我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缘。听妈妈说,她特别爱看戏,怀我的时候,凡是戏,妈妈每场都必看。那天,妈妈为了欢庆我的到来,便特地学了一首戏曲唱给我听,做为我来到人间的第一首摇篮曲。
我满两岁的时候刚会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员们走路,还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乱唱。床——是我的舞台,芭芘娃娃——是我的话筒。
后来,我慢慢长大,妈妈见我那么热爱戏剧,便让我正式的去学习昆剧。
我的师傅是杨师傅,她的年龄50左右,她可是一个老手了。当我刚走进她的练习室时,看到了许多的大人们在学一些基本功,个个都学得汗流得湿了背。这时的我心里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学得要了命!”
我是学大**的这一行,每天都得学一些手势2至3小时,学步行1至2小时,至于练声那可不的了了,是练到你练不下去为止。
学戏里头数我最小。每次师傅的学生趁师傅不在,就会哄我开心,目的就是让我这个小师傅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熟练了这些基本功,开始适应昆剧界的生活。杨师傅每天都会让我劈腿、压腿、立起来、连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懒,所受的=得惩罚没能人体会到。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动作更是不在话下。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是回到家,妈妈都会让我跟她讲今天所学的并表演个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给妈妈看,因为说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在场的我,很严肃的告戒了“观众”看我表演的规则。一、不许说话。二、不许看到一半离场。三、不许站起来。四、不许晚入场……其实这些规则都是师傅定的。
现在,我虽然不在师傅的教学下学戏,但我还是在家里自己学。这不,现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为了学下它,这期间,要不是忘词就是跑调,有时侯甚至对自己很失望想放弃,但妈妈却坚持不让我放弃,还一直告诉有关“梅兰芳”同志的故事……
我的艺术——昆剧,它造就了我。
后埔小学六年级:王丽华
我爱家乡的雷剧语文作文不少于600字
#小学生作文# 导语我的爷爷是一个超级大戏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吧!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 篇一 每个人都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爷爷,有的爷爷爱下棋,有的爷爷爱旅游,甚至有的爷爷爱追求刺激。而我的爷爷,他爱上的是戏曲。一看到戏曲就如痴如醉、无法自拔。我爷爷这个戏迷可不一般。有一次,邻居张奶奶来到我家,找到我爷爷,对他说了什么我不知道,说完后,只见爷爷飞一般的跑出家门,一整天也不见回来,爸爸妈妈找了很久也没有爷爷的下落,正准备打电话报警时碰见了邻居张奶奶,张奶奶对我们说:“不用着急,他呀,看戏去了!”哎,虚惊一场!原来爷爷飞一般地跑出去,是去看他心爱的戏了。询问了看戏场地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几十里外,看到一个很大的戏台。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找到了爷爷,可以安心了。唉,我这个戏迷爷爷,为了看一场戏,跑了几十里路也不嫌累,真了不起,我打心底佩服他。
我爷爷这个戏迷可不一般。那次,爷爷正在炒菜,边炒边听着新播出的戏曲,听着听着便做起了动作。嘿!不得不说,爷爷将这兰花指一翘,再由内向外的转圈,嘴里再“咿咿呀呀”几句,还真像那专业戏手呢!可就算唱戏做动作,也不能忘了菜啊。终于戏曲播完了,回过神看菜,菜已经糊到不能再糊,黑的不能再黑。没办法,只好倒了重做。唉,我这个戏迷爷爷,为了唱戏做动作把菜都炒糊了!
我爷爷这个戏迷不是不一般。差不多是每周五晚上,爷爷都会准时出现在电视机前,观看戏曲频道。没有特殊情况,谁都别想接近电视一步。还美其名曰:这才是安度过晚年的生活啊!”没办法,我们只好退到一边,这时的爷爷就犹如皇上下令一般,无人敢违抗。唉,我这个戏迷爷爷,可把我们害苦了!
虽然我的爷爷是个戏迷,但是我依然很爱他,爱他的如痴如醉,爱他的无法自拔。
2.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 篇二
我的爷爷,七十多岁,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但他却怀揣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戏痴”。看戏、听戏、唱戏,是许多老年人的喜好,而我的爷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知道我的爷爷是如何痴迷戏曲的么?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中午吃过饭后,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只有爷爷不知去向,就在我四处搜寻他的时候,他却火急火燎的“破门而入”,在房间内四处翻找着什么,伞。只见他拿起伞就往楼下赶,这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么?我趴在窗户边,眼睛追随着爷爷的脚步,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隐隐约约夹杂着的好似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哦,顷刻间我明白了,爷爷这是要“冒雨观戏”呀!
过了大约有两个多小时爷爷回来了,鞋湿哒哒的,花白的头发贴在苍白的脸上,身上起了层层的鸡皮疙瘩,嘴巴都快说不清话了。可他全然顾不得这些,而是兴致勃勃的给我们讲着戏曲是多么多么的好看,下一场什么时间开演,这次他一定要带一个马扎过去。看着年老体衰的爷爷为了自己的喜好,无畏风雨,克服困难的精神,我深深为之感动了,拿起毛巾帮他擦拭脸上的雨水,帮他换上干净、暖和的衣服后,默默的走向了学习桌。
3.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 篇三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从小到大,除了上课、睡觉的时间,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听戏曲。我爷爷长得很有意思,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去演戏曲里的丑角:他是个秃顶,秃盖旁边的头发却十分茂盛;他的鼻子又大又圆,眼睛又大又好看;两只耳朵全都是招风耳,而且很大;他的嘴巴很大,笑起来能看到他的全部牙齿。
我的爷爷有一次听说他十分崇拜的戏团要在我们村几十里的地方下午三点开始表演。他二话没说便去车库里找单车,结果单车没找到,他就按照他朋友指的方向,边跑还边问路。我算了算,爷爷跑过去十公里,回来也要十公里,等于跑了二十多公里!这时,奶奶走出来,问我:“你爷爷呢?”“跑了十公里去看戏啦!”“跑这么远去看戏,连小孙子都不管了,再说了,他连钱都没带呢,怎么看戏呢?哎呀,他连午饭都没吃,跑十公里要跑上两个小时,这一去一回就花上四个小时!这老头子可真是不要命了!”于是我和奶奶两个吃完午饭便去睡觉了。
一起床,就看到爷爷那张俏皮的大脸在冲我笑呢!我一看表,已经下午六点了,怪不得爷爷回来了呢!我问爷爷:“爷爷,您没带钱,那您怎么去看戏呢?”“那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你奶奶啊。”“好,那您告诉我吧!”“嘿嘿,我偷偷翻 墙进去的。”“那我要告……”话还没说完,爷爷就接过嘴:“小孙子,你可答应过爷爷的,不许告诉你奶奶的哟!”“好吧。”我只能认罢。后来,爷爷为了抚平奶奶的脾气便自任厨师去做菜了,我坐在爷爷旁边椅子上,问他:“爷爷,您看过最精彩的戏是什么?”“是这个!”爷爷将锅铲当成一条棍子,上下翻飞,还模仿那些大将军的口吻说话,逗得我哈哈直笑。结果,额,菜炒糊了。于是爷爷又被奶奶给骂了一顿。最后爷爷出去买了一些饺子回家煮来吃,奶奶才息怒了。
第二天,爷爷自我反省,觉得跑几十里地去看戏终归不妥。于是,他就去村委交谈,经过几次的劝说,村委终于同意搞个戏班子在村里了。爷爷高兴极了,因为他不用跑很远去看戏了,我也高兴极了,因为我也可以学习戏曲了。
我爱我的戏迷爷爷!
4.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 篇四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一听见“戏曲”二字就激动不已。记得有一次,爷爷练习着戏曲动作,结果把菜炒糊了,搞得我们只能点外卖。“愿大王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听!台上演员尽心尽力地演着《霸王别姬》,台下观众如痴如醉地盯着舞台。爷爷正在这万千观众之中,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心也随着演员的动作而变化,仿佛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戏中的人物,直至谢幕,也还意犹未尽。
为了能更亲切地了解戏剧,爷爷还特地跑到了附近文化馆里跟着拜的师 父学戏,并且拉上我一起去看看。只见爷爷换上戏服,跟着师 父的每一个动作,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那动作,那神情,丝毫不比台上的演员差;那样子,那身手,仿佛练过许多遍。
即使到了家,爷爷还不忘接着练习,每次都更加增进,比上一次更好,把每个动作练到完美。结果怎么着?爷爷第二天就腰酸背痛,好了之后又去文化馆接着学。
每次一有机会,爷爷就会和大伙讲起有关戏剧的知识和故事。无论是京剧还是川剧,花架子还是对台戏,亮相还是行当,他都知道,有时还会给大伙唱一段,《花木兰》、《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个个人物在爷爷的身上仿佛活了一般,台词句句字正腔圆,从爷爷口中念出来十分流利,好像原本就是从爷爷口中讲出的。
有时爷爷在小区中唱着戏,会有一两个年轻人来围观,唱完后,他们会问:“老大爷,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唱戏啊?这戏曲不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吗?”“怎么能这么说!戏曲可是中国十大国粹之一啊!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唱戏可有个规定,无论台下有没有人,都要唱完,只是近些年,新时代崛起,网络发达,没有人在乎了。”爷爷惋惜地回答道。
5.小学作文我的戏迷爷爷600字 篇五
爷爷已经60多岁了,满头银发,脸上布满一条条细细的皱纹,身上总是穿着一件可以当成古董的外套。妈妈给爷爷买来崭新的外衣,爷爷舍不得穿,找借口说”还是旧的穿身上舒服,新的穿了不习惯。“鞋子也是很旧的,全身上下都是一件件老古董。但是我的爷爷却是一个越剧的发烧友,家里各种各样的越剧磁带和碟片数不胜数。已经是寒冬腊月,天空零星地飘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爷爷还是推出他的自行车,手里拿着他的宝贝——录音机,嘴里不停地唠叨:“唱戏去哉,唱戏去哉,不知老张老王他们一起去公园唱戏不?”
奶奶生气地说:“老头子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你也敢出去唱戏,你不怕变成雪人,不怕被冻得生病啊!”可是爷爷还是不听劝,推着车子出门了。
不放心爷爷,奶奶叫我也骑着自行车去把爷爷追回来,我悄无声息跟在他身后。一到广场,发现爷爷已经拿着他的宝贝,跟他的戏友们在唱戏了。看着爷爷熟练的样子,听着美妙的音乐,悠哉的摇摆着头,不亦乐乎。我不忍心叫他回去了。
新年里,有戏班来村里唱戏,这下爷爷又按捺不住了,也跑到台上唱起了他的拿手好戏“王老虎抢亲”,那一招一式一点也不比那些专业演员逊色邻居们直夸爷爷唱得好。
有时候,奶奶与他说话,爷爷会怎么回答呢?往往是唱几句戏,如“夫人容禀……”“娘子在上,小生……”
看,爷爷是不是一个老戏迷?
我的家乡在广东湛江。雷州半岛的红土地上,流行着一种古老的剧种,那就是雷剧。
雷剧没有国粹京剧、黄梅戏等剧种那么有名,我对它却情有独钟。原因有二:一是从小看雷剧,看出了感情;而是雷剧相对我来说通俗易懂,而京剧、黄梅戏听了半天,不知所云。
我看得最多的是普通雷剧团演出的雷剧,乡亲们称这种剧团为“厚皮班”,意指演员脸皮厚,什么都敢演都能演。还有一种高级雷剧团,从演员到剧团配备都较全面先进,一般在高级剧院演出或者到外地表演,所以乡下很难欣赏到高级剧团的表演的。
但在文化落后的农村,乡亲看到雷剧便心满意足了。他们称看雷剧为“看戏”。每逢庙祭、节日、喜事等日子,村里就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三五晚。演出费用一般是村民按全村人口均摊。如果觉得该戏班子表演出色,会再加演几晚,有时村里有钱人或者经商的人为了祈福,自己也会出钱加演。
有请戏班子传统的村庄都会在村中心建一个戏台。戏台呈长方体型,用沙石泥土堆砌而成。四角植四支电线柱子,用来挂布幕、电线等。
太阳刚落山,偌大一个戏场子里陆陆续续来了一半人。农村人没有先来后到的观念,大家为了占个好位子,往往使用出很奇怪的办法。有人早早就把桌子、椅子放在场子里,叫自家孩子看着,有的甚至把牛车驾在场内较好位置,戏演几晚就停在那里几晚,坐在牛车上看戏是不错的选择,累了困了,就在车床里睡了。小孩子是第一批到场的。他们早早地吃了晚饭,开戏场嬉闹。我小时侯喜欢到戏班的化妆室看演员化妆。看着女演员描眉涂唇,男演员画大花脸黑胡子等,觉得有趣极了。天色渐晚,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吃完饭也来看戏了,一些外村的人也会跑来看戏的,场子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年轻的男女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伴,聚在一起。乡下没有什么正式的社交场合,戏场子就成为一些渴望爱情的后生妹子的相亲场所,据说效率挺高的,以戏结缘的农村男女时有发生。我很小的时候,那些要看戏的外村人还得买票,结果,戏场子四周的高地和大树上,经常坐着不少人。近十年来大家生活好过了一点,才不那么吝啬,有戏出演四乡八邻的乡亲都可免费欣赏。
演出终于开始了,报幕人报了剧目后,台下一片寂静。接着,铜锣、狮子鼓、唢呐、笛子等乐器声音有节奏地响起,幕帘徐徐拉开。第一个角色出场,唱了一会段子,都是民间的祝词,无非是风调雨顺、多子多孙,平安幸福之类。祝词唱完,才是真正的演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剧情渐进,或催人泪下,或诙谐搞笑,或情节曲折。当然也有很沉闷的剧情,遇到这种情况,没有耐心的人们便早早退场回去睡觉。毕竟,第二天还要到地里劳作的。
与其他剧种差不多,雷剧上演时,是分为一幕一幕的,有生旦净末丑等角,道具、灯光、舞台、音乐、服装、化装、导演、场记等要一应俱全。谓之雷剧,当然是用我们家乡的方言雷州话来演唱、对白的。雷剧剧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宫廷戏,如樊梨花征西、薛刚反唐、程咬金瓦岗寨称王、杨家将、穆桂英挂帅、包公斩美等据传统说书改编的戏剧,一种是民间戏,如乞丐中状、花好月圆、孪生子、樵夫杀妻等在雷州半岛流传已久的故事。比较常见的一种剧情是:书生家穷,赴京赶考,路遇奇事,金榜中状,衣锦还乡,夫妻团圆。有喜剧、悲剧和正剧,喜剧居多。所以,看到开场时主角的悲惨遭遇不必担心,一般结局都是恶人被惩,好人好报的。
爷辈和父辈看戏看得多的人,经常看到重复的剧目,但他们仍看得有滋有味,依依不舍,也许是好戏不嫌多吧。乡下人看戏也有讲究,一看文生与正旦(人们称男主角为文生,女主角为正旦)的才貌与嗓子;二看服装道具是否崭新好看齐全;三看后台(称配乐的为后台)能否更得上剧情,锣鼓唢呐是否响亮;第四才是看全体演员的才貌、嗓子、配合等。
记得我小时候,喜欢看有杂子或尼婆杂(男丑角或女丑角)的戏目,因为他们的唱词、对白和动作会很幽默好笑,让人忘记困乏。后来稍微大一点,那些悲惨的,甚至沉闷的也有耐心地看下去了,常常陪大人从晚上八点左右看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剧情拖沓过长,我也奉陪到三四点,而与我同龄的孩子大都已经呼呼大睡了。这也许是我从小喜欢文学的缘故,雷剧是一种戏剧,当然也是一种文艺形式,其中的文学元素也是比较多的。初中时,看到鲁迅先生写的《社戏》,颇觉亲切,常常拿其中的场面跟看雷剧时比较,仿佛又回到演出雷剧时的戏场子。
关于雷剧,还有几个让我难忘的奇人轶事。
村里有一老翁姓陈名荣居,现在大概已经八十好几了,人称居公,是一个十足的雷剧迷。四乡八邻只要有雷剧上演,他都不怕路途遥远,步行而去(那时,自行车估计在中国还没有多少辆)。据说有一次,他听说二十里外的一村庄请来了一个口碑不错的戏班,便在太阳还未落山的时候出发,跋山涉水寻戏而去。等他到达戏场子时,戏已经演至最后一幕了。第二天回来,他的脚都肿了,可他逢人就夸:那文生正旦的桑喉啊,真叫人过瘾,那后台服装啊,真让人惊。总之,不虚此次远行。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977年。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农民们心里那个乐呀就甭说了。生产大队请来一戏班子,准备大大庆祝一下。可是,问题来了:没有戏台了。戏台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当做资本主义象征毁掉了。大伙好几年没看过戏了,心里一急,便想出用八仙桌搭建戏台这一绝招。于是,每户人家把八仙桌提供出来,平堆在一起终于把戏台搭好了。全大队的村民和四邻的乡民纷纷前来看戏,可是戏场子的围墙也早没了,如何收票呢?又有人想出主意:用一只只一人多高的谷围(一种装谷子的农具,用大毛竹编织而成)把戏场子围起来,只留一个小门口收票。开始还好,后来人越来越多,谷围都被挤歪挤破了——那时据说票价只有5分钱,可是还是有人舍不得的。最后,大队书记决定,撤走谷围,让大家舒心地观看。戏开演前,乡亲在大队书记的带领下,齐呼三声:“社会主义好,***好!”
这个故事是父亲告诉我的,他那时还是年轻的后生,还没认识我妈。
还有一个传奇人物,不得不提。我们邻县有一个人叫黄祥荣。黄与妻子中学同窗多年,感情深厚,黄对妻子更是爱惜有加。不料,妻子忍受不了贫穷的日子,与来村里建房的泥水匠眼来眉去,勾搭上了。最后,她竟抛夫弃子,跟泥水匠跑了。黄祥荣气苦之下,写了一个雷剧剧本,叫《黄祥荣苦情之歌》,从中学的友情说到情投意合而结婚,从婚后虽然朴素但甜蜜的生活说到妻子红杏出墙,真是一把眼泪一把情,凄凄惨惨戚戚。众多雷剧团纷纷演出这个剧目,乡亲也想从舞台上看身边人的故事。一时间,《黄》剧剧情、唱词、对白等老少皆知,巷陌皆闻。黄祥荣也成为雷州半岛一时风头无二的风云人物。
最后一个故事跟我的表哥有关。
那年,表哥村里请来了一个戏班。戏班实力雄厚,一连演出了十多晚,众乡亲觉得他们演得精彩,不过瘾,一再要求加演。那天晚上正演出著名的传统剧目《乞丐中状》,剧情演到一半的时候,文生突然中暑,回到休息室便晕倒了,不能继续演出。这可急坏了团长和导演,两人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表哥自告奋勇,表示可以出演文生一角。表哥曾在市里的高级雷剧学校进修过两年,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便不继续学习了。团长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试试。锣鼓声重响,表哥化妆完毕披挂出场。他一段高音的唱词响彻全场,把观众的抱怨声都平息了下去。表哥也真够牛的,把那文生的角色演活了,比之前那个演员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剧情高潮,文生与正旦一段催人泪下的对唱,深深地打动了乡亲们的心,赢得了如潮的掌声。
更有意思的是,表哥也赢得了那正旦的芳心。原来,那正旦演员芳龄二十,尚未婚嫁。她见表哥初次登台便表现出色,才华横溢,便在台下追求起来。表哥见那妹子姿色动人,性情温婉,正和心意,便与她交往起来。不久,那正旦便成了我表嫂。表哥后来与表嫂联袂出演过许多戏,前不久才宣布退休,告别剧坛。
如今,身在异乡,我已经有四年多没看过雷剧了。每当看到电视**上有戏剧节目、画面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亲切的雷剧,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乡亲,那些跟雷剧有关的传奇人物。
想起饰演包拯的红黑脸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呔,那陈世美那厮给我带上堂来!”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看戏作文600字”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