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3.四年级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

4.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类容?求解答

5.小学语文教案

6.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7.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课件_桂林山水课件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获奖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获奖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背景介绍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澜、暇"等8个生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а、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结束语: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四年级语文获奖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是本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方法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1、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分析重点段落语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1有效引导广泛交流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1935年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整合直观感受

 (1)有效提问,提炼语言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流长城知识的同时,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抓住这一兴趣点提问:"你们知道文中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长城的吗?"

 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

 (2)图文结合,直观感受

 大屏幕出示长城远景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长城的气势,如计算,打比方,举例子等。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并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而对于数字"六千多千米",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六千多千米,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为了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我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绘制了长城的东西两点,并用的朗诵进一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现中心句,学生朗读,情感得以升华。

 (3)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大屏幕拉近长城的画面,学习作者由远及进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有效教学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三个要素:恰当的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其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多媒体出示,让学生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等的位置及其作用,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词,概括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用笔标出你知道的名称,同时把描写长城结构和特点的语句区分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再读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3课内外结合,激发想象

 在作者联想的这部分教学中,重点体会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朗读的重点,也是学文的难点。我设计了"知长城,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学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北齐王朝修筑长城调用的民工人数等,从而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共鸣,再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想像当时的画面,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为研究者。"

 (1)出示各国元首的题词,学生谈感受,之后让学生也来给长城题词,升华情感。介绍三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进一步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配以优美的《长城长》的歌曲,展示我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

 (3)出示长城被破坏的,认识长城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热爱祖国。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并布置学生课下形成文字材料,体现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

  四、说板书设计

 图文并茂,紧紧围绕课文内容,体现长城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作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远看 一条长龙

 长城近观 设计巧妙奇迹

 感想血汗智慧

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 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借助大量,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汹涌澎湃”、“连绵不时”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 听课文录音。

 3、了解课文大意。

 4、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5、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6、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7、自读课文。

 8、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9、学习第一段:

 齐读。

 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概括段意。

 ⑶ 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⑷ 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⑸ 讨论: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边读边用着重号标。

 3、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5、讨论: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6、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

 8、再写桂林的山?

 9、齐读。

 10、小结: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

 2、朗读。

 3、解释“画卷”的意思。

 4、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时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5、以“舟行碧波上。

 6、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

 2、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

 (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教学模式:

 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3、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就是广西桂林。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老师去年有幸去桂林游玩,拍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看吗?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诗讲解: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2、刚才看了这些照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真的是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请把课本翻到80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一遍,不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怎么样?(出示字词)我找同学读一下,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齐读一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帮他纠正过来。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很好,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中的哪句话评价了桂林的山和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一会儿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文章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板书:山,水)

 (3)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一)漓江的水:

 1、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2、我找同学读一下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板书: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我找同学读一读。(课件)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课件)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是什么句?(感叹句)第2自然段是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板书,赞赏—描述)

 (为什么“啊”的后面不是感叹号?第一,因为该句中的感叹句并不是结束句。该句中“啊”后面使用逗号,主要是为了引出句子后进一步描述的形容分句,如引出“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二,该句是由几个连续的感叹句组成的排比句。排比句中间一般使用分号表示几个并列的句子。因此这里如果插入表示结束的感叹号是非常不适合的。)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拓展练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课件)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大家知道翡翠是什么?(课件)(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a)!真清啊(na)!真绿啊(y)!)(课件)

 6、下面我找同学分别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课件)(指名读)

 下面男女生分着读:女生读感叹句概括的,男生读具体描述的。(生读)

 7、作者既然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二)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请同学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想一想:第3自然段写了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奇,秀,险,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同时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课件)

 2、同学们登过什么山呢?这座山有什么特点?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课件)

 3、桂林的山真是形态各异,老师去桂林也拍到几座奇特的'山,看看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山吗?(课件)

 4、大家能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想一想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呢?(课件)(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5、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自由读指名读)(课件)

 6、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谁来读读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课件)(生读,齐读)

 7、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8、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你能来称赞一番这迷人的山水吗?桂林山水!

 四、拓展研读,加深感悟

 1、作者乘着木舟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课件)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生说)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的!(课件)

 大家快速浏览这篇文章,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写的?作者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了哪处景物?(课件)这就是老师拍下的九马画山,大家找到九匹马了吗?(课件)

 在这高悬于青山上的大画布上面,保留着一幅气势雄伟的九马奔腾图,这九匹马栩栩如生,谁见了都叫绝!难怪不少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课件)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课件)清代诗人徐弓也曾赋诗一首:“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生齐读)自古以来山峦都是如画一般的美丽,而诗人眼前出现如此真实的山,山上呈现出九匹马,连诗人都感叹到,真是人间一件奇事!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真是让人陶醉。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课后读一读这册书“选读课文”第6课《秦兵马俑》,感受一下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游客们惊叹不已。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甲天下

 赞赏——描述

四年级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块去游览一座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名城──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播放课件)

 2、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3-4个)

 柔美的音乐,迷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文的内容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确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后,谁能概括到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静、清、绿、奇、秀、险)

 自主读书,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过渡语:

 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漓江之水静、清、绿,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语句的品读

 1、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你们想读这段吗?(生想)好的,不过读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听好啦,就是在读的时候,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记住:先读、划,再交流,开始吧!

 3、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4、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作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生汇报: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为什么喜欢?根据生说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你从哪儿体会到静?你能读出静吗?再请读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要是我见到这么清的水,会情不自禁地捧些泼洒在脸上,一定很凉爽舒服,如果是你,还有哪些想法?谁能读出这种清?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怎么通过读表现出来?请竞争对手读。

 6、师:接下来请女同学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读一遍,男同学要认真仔细地听女同学朗读,边听边看课件。老师看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听得好。

 过渡语: 听得真认真,读得真好!让老师陶醉在你们朗朗读书声中。刚才我们用读、划、议的方法,学习了第二段,下面请你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生自学第三段。

 2、师: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当你们站起来发言,作汇报的时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再说说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3、交流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为什么喜欢?指导朗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读的时候应一个比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生每说一句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的秀、险。可以点名读,也可两人竞赛朗读。

 4、师: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好,那你觉得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生回答。

 5、师: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课件,欣赏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

 师引说:桂林的山真奇啊!这座山像什么?这头大象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山?

 (月亮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 )像( )桂林的山真奇啊!( )

 7、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课件出示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师: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迷人的风景名城。课前同学们通过看图书、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桂林方面的资料,对桂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没有同学收集的内容是课文没有写到的,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桂林。请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桂林的风光真是太美啦!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师板书。

 5、学法指导:

 师:你们介绍得真全面。但是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这么多美景,那作者为什么不都一一介绍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目的,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要做到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材料,既拓宽了视野,又加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 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组合美

 1、师:漓江的水美不胜收,桂林的山独具魅力。我决定带一台摄象机去把这美景录下来,到底是拍摄山呢?还是拍摄水呢?谁帮我出个主意。

 2、师: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会失去一半的美。其实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3、点名读最后一段,生评议。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播放课件)

 4、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在“拍山还是拍水”的争论中,学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领会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内涵。

 七、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你们想赞美桂林吗?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在不断扩大的言语空间中自由驰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2、3两节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突破口: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 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山水的画面。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静、清、绿的特点)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1)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2)西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山。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学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山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感染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师和同学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7、桂林山水

 总起 分述 总结

 水---静、清、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教案设计说明:

 《桂林山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渗透爱国思想,如:看了录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训练时,也设法激起学生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围绕文本欣赏这个能力目标,因为培养学生欣赏语言之美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时语文教学的难点。前几个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句中词语的正确性,体会词语的感彩。本单元开始要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我把重点放在心上水的句子上。欣赏时我设计了几个坡度,先是用各种形式的读,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再让学生议,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然后让学生想,用自己的话吧水的.特点说具体。最后,通过看媒体,体会比喻句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描写水的句子好在哪里有所感悟。欣赏描写山的句子,用把语言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目的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形态、色彩产生表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句中雨题的作用,提高学生欣赏句子的能力。

 教学反思:

 入境入情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山的奇特、秀丽、险峻和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让学生深刻地感爱美呢?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课始,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并适时配上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波浪滚滚的辽阔大海,—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而我国南方有以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尤其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学生沉醉其间,为桂林山水的奇秀之所动、所感,油然产生美的遐想,心驻神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潜心品读,体验美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因此,教师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朗读的方式感染学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种重要手段。例如:在读“波澜壮阔”一词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图,引导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让他们感染到大海喧闹的动态美;在读“水平如镜”这词时,则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让他们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教师用接力读法,形成—浪高—浪的感觉,特别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审美的愉悦。

 三、抒情表达,深化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时。总是有赖于直观的形象,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学时,教师以图像为主来展示形象美,欣赏景美。例,教师在讲解中根据课文描述演示录像,如,有的山形像一位老人伸展双臂,满脸笑容地欢迎八方游客;有的像大象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甘甜的江水;有的像一只高大的骆驼眺望远方;还有的像初生的新笋充满生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头脑中构成—幅幅栩栩如生的美丽图画,引人入情入景。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赞一赞眼前的桂林山水,学生高涨:“桂林山水,人间仙境!”“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般。”……语言训练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秀丽多姿,从而产生炽热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类容?求解答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之上佳名篇。该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四年级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虽是精读课文,但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同时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写生动逼真,同时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本课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取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说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游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比喻方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突出的特点。最后把桂林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景物。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少,再加上身边日益受到污染的环境,可能无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学情与教材内容我设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是“引经据典”和表达顺序是总分结构。

3、 小练笔: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要写出特点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的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美。现在就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

(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畅游山水

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通过看来观赏漓江的水。

播放漓江水的风光。 (板书:水)

2、看完了,谈谈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3、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板书:静、清、绿)

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4、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很美,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美美地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赛读)

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带点的字应该重读)

5、看看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快地把描写水的特点的句子背出来。

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 ,静得 ;漓江的水真 ,清得 ;漓江的水真 ,绿得 。

6、作者是如何把漓江的水的特点写具体的。(用了排比句的表达方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不能模仿作者的方法把下面的事物写具体。

课件出示:公园里的花真多啊! ; 公园里的花真美啊! ;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

7、这一段,主要描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那么,作者在开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的特点呢? (用对比的写法,更能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8、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我们是如何学习第2自然段的?

(看—说特点—读句子—背一背—写一写)

(二)品读山美,迁移能力。

过渡: 漓江的水很美,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 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桂林的山的美吧!

1、 通过看来观赏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板书:奇、秀、险)

2、课件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品读:读一读,想象画面。

“奇”, 桂林的山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会像什么?(播放桂林山的,让学生给山取名。)所以说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不仅如此,这里的山并不是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每一座都是拔地而起,没有那两座是连在一起的。让我们不得不说“桂林的山真奇啊!”

“秀”,从两句比喻句可已看出“秀”指山的色彩美。

“险”,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的耸立着,感觉很危险的样子。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形状奇特、重叠高耸。

(2) 作者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时用了什么方法?(排比、比喻)

(3)指导朗读

1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指名读

3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根据提示背诵,课件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

三、欣赏画卷,体会意境。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再看看山水相互辉映是又是怎样的意境?

课件出示:桂林山水相互辉映的

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从桂林到阳朔。全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怪不得人们发出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四、总结延伸

作者通过观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用比喻、想象、对比的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祖国还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欣赏、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物体。

板书:

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 山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小学语文教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提倡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旨意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引导质疑法。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又往往是靠引导学生质疑来体现的。在阅读教学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不断拓宽思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我指导学生阅读三年级下册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①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②为什么必须要把这条鱼放掉?③最后这条鱼放掉了没有?结合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从阅读中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原来,汤姆钓到的是一条大鲈鱼,但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因此,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他最终还是把这条鱼给放掉了。

(二)讲故事法。孩子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演讲,被激化的、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例如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交战的成败故事,并顺势诱导学生:“为什么给人家当奴仆的越王勾践最后能反败为胜灭掉了吴国呢?”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并从读中了解到:课文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明白了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反败为胜;而吴王却骄傲自满,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的道理。

(三)课堂表演法。小学生都有爱玩好表现的特点。在进行童话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时,我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几个学生来担当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里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哪吒、东海龙王父子等角色,并引导他们要演好角色必须把握好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让他们在班上表演,学生都兴趣盎然地从表演中寻找故事内容:原来,文章写的是小哪吒大闹东海,降服龙王,使人们重新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这种因表演而形成的阅读活动,既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学习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学生初步自主阅读完课文后,对全文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和认识,接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阅读环节。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悟。

(一)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比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汤姆“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这一顺序细读课文,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又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按“课文是怎样描写香港的沙滩、海洋公园、以及街市这几个景点的?”这一思路细读课文。通过有条理的细致阅读,学生领略到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以及美丽的夜景,从而感悟到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分段、分层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石榴》这篇课文时,在细读课文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时石榴的叶子,夏天时石榴的花,秋天时石榴的果实这三个方面内容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阅读,并着重引导学生对石榴果实的颜色、样子、味道进行细读,从而加深他们对石榴的印象。

(三)品读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有许多精美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课件展示出许多幅荷花的,并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在一个美的意境中诵读精美的句子,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通过在意境中诵读这些句子,学生不仅从视觉上欣赏到荷花的美,而且还能从品读语言中感受到荷花的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些课文,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精读是细读的继续和提高,即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认识课文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课文思想内容。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词虽然是语言中较小的语法单位,但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具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主题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中,“纯净”和“明洁”是两个关键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天空“纯净”和“明洁”的句子反复诵读,比如:“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等句子。从诵读中学生理解了“纯净”和“明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拉萨天空的特点,以及拉萨天空的美。

(二)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上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精读课文。如:“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的设置,推动学生去寻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里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比如我上到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你见过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文章内涵。

(四)抓住过渡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要表达的前因后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过渡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围绕这个过渡句,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母亲到底有多轻?而‘我’为什么那么难过?”,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母亲”原来才有八十多斤,但在作者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拉着他,背着他的妹妹,肩上还在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通过精读课文,学生由此体会到作者为何如此难过,进而理解作者对母亲是多么的愧疚。

四、运用朗读技巧赏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我们不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启发。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指导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一)注重要点挖掘,以读入境。一篇文章的情感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取那些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他们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时的情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句话,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读悟情。在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唤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读出真情实感。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汤姆的心情变化,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们钓到那么大的一条大鱼,会舍得放掉吗?如果放掉了,心情又会怎样?”然后,我让学生叹了一口气再读文中句子“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使他们在想象和唉声叹气的诵读声中,体会到汤姆由原来钓到鱼的惊喜到放掉鱼后的失落心情。

(三)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道理的理解和体会,我设计了几个练习题,如:过马路时,不管( ),都( );自习课上,不管( ),都( );在公园里,不管( ),都( )等等,通过练习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这一道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深刻,使他们在思想上获得新的启迪:遵守规则,就要从自己做起,只有都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科学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整个阅读活动中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评价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是我们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

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

 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1.指导写字。

 三、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2.朗诵比赛

 四、 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写“我”和爸爸、妈妈在看书。课文有两幅插图,与课文内容一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识目标: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九个字,会写“又、手、书、本”四个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手、书”两个字的书写。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带。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拿出各种各样的书,激发学生:你看过这些书吗?平时在家里,你爸爸、妈妈喜欢看些什么书?谁来告诉老师?

 2.告诉学生:读书的好处很多,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以《看书》做题目的课文。

 板书“看书”,读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拼读准确了,再往下读。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读得不好的可请教同学,或者问问老师。

 3.同桌互相检查。(同桌互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然后再把这个生字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5.指名分节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并想想:文中写了谁在看书?

 三、看图学句

 (一)读第一节课文。

 1.看图一:图上画的是谁?(爸爸、妈妈和“我”。)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2.他们手上的书像什么?出示第一段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找得最快。

 3.指导朗读。

 师:看他们读得多认真啊!你们能这么认真地读书吗?

 (1)自由练习读。先一句一句地读好,再连起来读。

 (2)小组互读,看谁读得好。

 (3)老师范读,学生评一下老师,说说老师读得好不好。

 (4)表演读,看谁最勇敢,读得好。

 (5)练习背诵第一节课文。

 (二)读第二节课文。

 1.看图二,小妹妹在干什么?谁来描述一下?

 2.自由读第二节,说说爸爸、妈妈和“我”的书各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词语。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读后评价。

 (2)听录音(或师范读),听清楚别人是怎样读的。

 (3)自由练习读,多读几次,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4)比赛读,看谁读得好。

 (5)读句子,说句子。

 爸爸看_______书,妈妈看_______书,我看_______。我的书_______。

 (6)背诵全文。

四、拓展延伸

 师:你在家里看过什么书?你的书好看吗?小组交流。

五、学词写字

 1.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画出来,写在词语花篮里。

 2.重点指导“手”“书”两个字,其余两个字可以先自己练习,再指导。

  六、教师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蝴、蚯”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 3个生字,《识字4》教案。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蚂、蚁、前、空、房、网“6个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 使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先一起看看 小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吧?

 二、认识动物,看图说话,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4》教案》。

 1、出示动物园(课件或挂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生活中看到过这 些些动物吗?

 2、动物们在干什么?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划出藏在儿歌里的这些小动物,并大声多读 几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

 自由读儿歌 开火车读儿歌 读词

 重点指导:蜻(q ng) 蜓(t ng)

 2、(出示词: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蜘蛛、蚯蚓)它们又从儿歌里 跑出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3、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4、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3)检查。

 四、读儿歌,继续识字。

 1、自由读儿歌。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一行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情和小动物的 快快乐。

 3、齐读儿歌。

 4、继续识记“网、运、展”。

 (1)(出示3个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指名认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画一画、猜一猜、做一做等)。

 五、指导书写“蚂、蚁、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导语: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公开课同时也面向企业,是多个企业共同参加共同探讨同一主题的课程。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

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汹涌澎湃?、?连绵不时?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 听课文录音。

 3、了解课文大意。

 4、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5、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6、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7、自读课文。

 8、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9、学习第一段:

 齐读。

 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10、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概括段意。

 ⑶ 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⑷ 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⑸ 讨论: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⑹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边读边用着重号标。

 3、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5、讨论: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6、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7、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

 8、再写桂林的山?

 9、齐读。

 10、小结: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

 2、朗读。

 3、解释?画卷?的意思。

 4、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时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5、以?舟行碧波上。

 6、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

 2、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3、概括中心思想。

 4、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

 ⑵ 再分述。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因为()。我真想()。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3、桂林旅游局需要一批宣传员对那里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大家来出个主意,该怎样宣传?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三、学生质疑,讨论筛选。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四、合作探究,品读体验。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五: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null”。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 、清 、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美?

 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不能)

 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

 我们也可以来写几句这样的句子。

 (出示)

 ⑴ 公园里的花香。

 ⑵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⑶ 校园里干净。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读),漓江的水清得(读)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你们感觉到怎样?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无瑕的翡翠)

 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现在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这节写什么?(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四、练习

 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

 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

 (交流)

 二、教学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叫什么?

 (各不相连)

 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书:奇)

 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很少见的)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奇峰罗列)

 “罗”是什么意思?

 “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

 (生齐念)

 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

 (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危山)

 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危险)

 字典上有三个注释:

 出示小黑板:

 ⑴ 不安全。

 ⑵ 损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真险啊。

 2、指导朗读:

 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念课文)

 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说山陡)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

 (师生同念课文)

 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学最后一小节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雾)

 (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

 (边欣赏音乐边读课文)

 四、深化课文

 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改成感叹句会吗?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1、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