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考点提纲_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1.人教版9年级历史上和政治全一册的复习提纲
2.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的基本国情:自然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的领导,坚持、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人教版9年级历史上和政治全一册的复习提纲
冀人版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全年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兴起产生
第八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又称人被发现)
1、时间:1640-1688 2、地点:英国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 4、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6、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先驱、代表作:但丁《神曲》
②艺术家、代表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③戏剧家、代表作:莎士比亚《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7、意义:这场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
二、新航路的开辟(又称世界被发现)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发,商品经济活跃。
2、其他原因(选择):《马可·波罗行记》、商路受阻
3、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4、目的:掠夺黄金
5、过程:迪亚士——葡萄牙资助到好望角;达迦马——葡萄牙资助到印度;
哥伦布——西班牙资助,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西班牙资助,环球航行
6、影响:①亚洲、非洲和美洲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殖民者掠夺了大批的财富。这种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逐步形成
7、对欧洲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与世界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②欧洲航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从此欧洲人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九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8年)君主立宪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专制阻碍 6、结束标志:1688光荣革命,资本主义掌权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物:克伦威尔 4、导火线:苏格兰人的起义。
5、开始标志:1640议会开始 7、《权利法案》①颁布机构:英国议会 ②时间:1689年
③目的: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④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
立。开创了民主法制的先河,为其他国家限制王权提供了范本。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9、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
级议会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十课 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1783年)联邦制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导火线:波士顿倾茶 4、开始标志: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5、建军:组织大陆军
6、建国标志: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7、《独立宣言》:①核心内容:北美殖民地要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
②发表意义:标志着只有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③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8、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0、独立标志: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9、军事胜利标志:1781年,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同英军主力在弗吉尼亚约克镇展开激战,英军投降,独
立战争赢得胜利。
11、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成立
12、美国独立战争:①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②影响: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
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取胜原因:美国人民有必胜的信念,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和支持,这场
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国荷兰等国对其进行军事援助。指挥者军事指挥得当,《独立
宣言》起到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13、华盛顿主要事迹: 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民进行独立战争胜利+意义;颁布独立宣言+
作用;取得萨拉托加大捷,赢得国家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作用;开创了美
国历史上摒弃了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第十一课 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1794年)共和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导火线:会议的召开 4、开始标志: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5、《宣言》:①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③评价: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
②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6、大革命高潮: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影响: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法国启蒙运动性质:一场以法国为中心的反对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0、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拥护开明的君主,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
的王国,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他的思想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
益”、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1、意义(选择题):启蒙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12、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欧洲范围革命:
第十二课 拿破仑帝国兴亡(时间:1804-1815年)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1、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雾月,夺取了
2、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对外)前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具有正义性。
后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具有侵略性。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巩固
第十三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2、条件:资本、原料、市场(殖民地)、劳动力(本国)
3、直接原因:伴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手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产量,人民
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4、开始标志:发明“珍妮机”
5、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6、成果和发明家:牛顿、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富尔顿——蒸汽船
7、重要标志:瓦特发明改良蒸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时代特征:蒸汽时代
9、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方式。
10、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
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进步、东方落后的局面。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
直接对立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11、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之路。
12、对中国的影响:①发动两次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 ②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等的探索和人民的抗争。
第十四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2、导火线:主张最终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
3、开始标志:南方几个蓄奴州组成南部同盟,宣布脱离联邦,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重大转折: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恢复了统一。
6、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
位得到确立),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美国迅速崛起,才成为西方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8、林肯主要事迹:解放黑人,废除奴隶制。
第十五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2、内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
①农民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
②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3、改革前提:是在维护沙皇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
4、实质:进行的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5、改革实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6、影响: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参与的情况下,
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根本原因(面临危机):(国内)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民族)美国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
2、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允许土地买卖,改革税制;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努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3、改革实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4、影响:(经济)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
量封建残余。(政治)确立了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
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摆脱民族危机。(军事)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斗争和反殖民地侵略斗争
第十七课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
①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③地位: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②内容(目的):年满21岁的男子有普选权、实行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六条要求。 ⑤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诞生原因(选择):a、经济条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b、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科学思想: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 d、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活动
②标志:1848年2月,发表了著名的《***宣言》。
3、《***宣言》
①内容(选择):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②发表时间:1848年2月 ③起草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④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巴黎公社
①性质: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就此诞生 ②成立的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失败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力量弱,资产阶级发展 ④纪念歌曲:《国际歌》
⑤词曲作者:词:欧仁·鲍狄埃 曲:比尔·狄盖特
第十八课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1、三角贸易
①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300多年 ②最新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③后来居上国:英国
④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⑤原因:(根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积累财富。
(直接)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 ⑥影响:(欧洲)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财富。(美洲)给美洲增加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非洲)损失上亿人口,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2、印度反英斗争
①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②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③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3、拉美独立运动
①对象:西班牙(拉美大部分地区)、葡萄牙(巴西) ③领导者:玻利瓦尔
②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穿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④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六单元 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十九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巩固 2、条件:资本、市场 7、动力机:发电机、发动机、内燃机
3、重要标志: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4、开始部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发动机—内燃机 5、国家:美国、德国 6、新交通工具:飞机、汽车 8、新能源:石油、电力
9、时代特征:电力时代 10、发明大王:爱迪生
11、交通工具和发明者:卡尔·本茨、福特——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12、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③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过分日甚一日
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13、启示:①科学技术史巨大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不理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二十课 世界市场形成与矛盾
1、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3、世界市场形成的最终形成标志: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
体系最终形成。
4、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5、两大军事集团的目的: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6、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7、同盟国、协约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在欧洲形成了。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
第一课 走向战争的深渊&第二课 残酷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
①爆发原因:根本: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直接:萨拉热窝
②目的: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③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及其依附国
④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⑤时间:1914年到1918年
⑥结果: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一战的主战场:欧洲 战线:西、东、南三条战线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西线 主要战役有:凡尔登战役
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中国参战
③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 ④各交战国革命运动
4、一战的影响:①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一战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
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国作用等。
5、一战前后和一战中,中国发生了那些与一战相关的重要?
1915年、日本占领胶济铁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
理论思想。
第三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时间:1919年1月-6月 ②参加国:英、法、日、意、美等32个国家 ③操作国:英、法、美
④中心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分配方式 ⑤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⑥作用: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协约国分别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一系列和
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3、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1-1922年 ③目的:为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特别是美日矛盾,便于美国
②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
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争夺尤为激烈
④参加国:美、英、法、日、意、中等 ⑤操作国:英、美、日 ⑥主要议题:中国问题
⑦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特点是建立在强权政治上
的体系
⑧作用(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4、《九国公约》
①内容: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质上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
户开放” ②实质:为列强共同瓜分中国提供了条件 ③影响:(美国)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扩张
(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5、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怎么形成的: 其实质:战胜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6、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公约,构筑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由此形成。
第五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俄国十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列宁
③结果: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
④对中国的影响:1)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鼓舞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史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内战争结
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
3、新经济政策
①目的: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生 ②时间:1921年3月
③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特点: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
⑤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政治,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是列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的良好开端
⑥给我们的启示:制定政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经济战略。
第六课 迅速崛起的苏联
1、斯大林如何领导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
①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 ②形成标志:农业集体化运动
第七课 罗斯福新政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①发源地:美国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④影响:a、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痛打击,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人大量失业
b、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界面临着新
的动荡与变革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②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③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指导经济(中、俄)
④主要内容:a、调整金融业和农业 b、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就业,刺激生产消费
c、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⑤核心措施: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⑥实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⑦意义:a、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c、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⑧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实质+意义+局限性)
4、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①原因相似: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国内国际形势严峻;调整政策的呼声很高
②手段相似: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度的调整;既注重
指导,又尊重市场和价值规律,鼓励竞争;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
③结果相似: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得到稳定,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第八课 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1、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建立
①时间:1922年 ②标志:向罗马进军
③德日法西斯建立的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秩序混乱,资产阶级
要求组建强权,扩张。
2、列举德、日法西斯的暴行:“国会纵火案”、“水晶之夜”、“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三个法西斯相互勾结建立了什么集团:轴心国集团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威胁世界的和平
第九课 世界战火重燃
1、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的特点: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局部战火不断
世界人民的任务:反法西斯斗争
2、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
①目的: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并把祸水东引(苏联) ②实质:纵容侵略 ④顶峰:慕尼黑会议
③影响:助长了法西斯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慕尼黑会议
①参加国:英、法、德、意 ②恶果: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4、二战爆发的原因:(直接)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了二战
(根本)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十课 猖狂肆虐的法西斯铁蹄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军“闪击”波兰 战火不断的标志:苏德战争“巴巴罗萨”
2、日本偷袭珍珠港
①原因: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进一步加深了与英美等国的矛盾 ②时间:1941年10月7日
③影响:a、加强反法力量 b、加强反法战争进程 c、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全球规模
第十一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①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②标志: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③作用:《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a、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b、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2、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
3、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德国法西斯战败已成定局 ②目的: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③时间:1945年2月 ④参加国:苏、美、英 ⑤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⑥内容:a、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造 b、战后成立联合国
⑦作用:(积极)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行为,加速法西斯的灭亡
(消极)a、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出卖了弱小国家
B、苏美重新划分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新格局,为雅尔塔体系奠定了基础
4、欧洲战场结束:
①时间:1945年5月8日 ②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5、二战结束:①时间:1945年9月2日 ②标志:日本代表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6、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相互配合的事例:(政治上和军事上)
7、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②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联盟成立
③影响:给人类造成空前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推动了科技进步。
④启示:一战启示+爱好和平的力量要密切合作,团结合作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8、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配合了太平洋战场,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小专题
1、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理论:①文艺复兴 ②启蒙运动 ③马克思主义
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2、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方式和: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独立战争
③资产阶级改革(①和②可以合并为资产阶级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律文献:
英《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法《宣言》、中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追求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有: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
②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有:印度反英斗争、拉美独立运动
5、两次工业革命:①成果②标志(见题纲P2和P4)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转化科学技术大大加大
①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多国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交叉进行
④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
6、列出近代以来的中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
7、维护国家统一:林肯南北战争、“一国两制”
8、了解这些历史人物贡献: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罗斯福、列宁、斯大林、、
9、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
10、了解推动英国、美国、日本崛起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明治维新、殖民掠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11、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我们政史老师给我的!!!太长我分开发!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5、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6、中国***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7、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于发展事业。
8、为什么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
⑴1921年,中国***成立。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9、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0、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①中国***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2、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14、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一词源于《诗经》。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同志提出来的,也就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具体地说,就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3、我国现代意义上小康水平的内涵:所谓小康水平,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①物质生活比较宽裕,②精神生活比较充实,③生活环境改善,④人口素质提高,⑤公益事业发展,⑥社会治安良好。
※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党和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
※8、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9、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3、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源泉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7、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⑴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⑵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分配制度和政策是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有力杠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关系: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
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走合法经营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2、“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义”与“法”同源共生。其实,“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3、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4、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⑴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⑵作用:国以税为本。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5、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6、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⑵当个人占有的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7、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⑷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
※8、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何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⑴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⑵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现实的境遇,不能成为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⑶维护社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⑷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4、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5、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⑴虽然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国家也在为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创造着各种条件,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⑵在社会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6、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①市场竞争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使一些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这样就使得一些职工的收入水平降低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③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8、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9、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10、平等总是相对的。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取了哪些措施?(我国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
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⑵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⑷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⑸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并出台相应政策。⑹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⑺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3、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⑴“春蕾” ⑵中国扶贫基金会 ⑶中国红十字总会 ⑷中华慈善总会 ⑸联合国难民署 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4、为什么我国社会中还有各种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
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所以,社会中还有各种弱势群体需要帮助。⑵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也许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有无限的责任去关注。
※5、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有哪些需要?)
⑴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⑵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6、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⑴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不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⑵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⑶只有相互关爱,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与祥和的美好世界。
※7、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8、“关爱”品行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
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总览历史思维导图,可以查漏补缺,升华思想,巩固知识体系。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宪章运动:1837年,英国?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两颗巨星)研究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3、《***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1、巴黎公社:
①时间:1871年3月28日 。
②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
③失败:?五月流血周?。
④意义: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公社战士所体现的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
2、《国际歌》: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3、?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861年
3、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生自由。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沙皇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
(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8、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5课 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
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
①内战爆发:1861年
②扭转战局:林肯颁布《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林肯的贡献: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17、18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 ①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②经济繁荣 ③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4、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力、石油)
②新机器和产品的创制;(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电话)
5、特点:
①以电为核心;
②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同时进行;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④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影响:
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
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
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7、爱迪生:美国人,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
8、交通领域:
①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福特:(汽车大王)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③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火车时代(英国 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多国 重工业)
9、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0、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 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意、奥(德为核心)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1892年,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②.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便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