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运用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有哪些

3.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5.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6.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

因数和倍数教案_因数和倍数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14人。大部分的同学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苏亚迪、未太红)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如何运用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数与代数教案

第一课时

数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首先复习数的的概念,首先复习自然数的意义,接着由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引出分数。然后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在此基础上复习正、负数、小数的计算单位和数位顺序,最后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百分数与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的不同 。

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整数和小数数位的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提问中等生)学生回答,教师依次板书。

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物体的个数)。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1)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0)

教师:我们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到中学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自然数:0、1、2、3、4、、、、、、

整数 :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 、、、、、、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复习有关自然数和整数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整数的意义。

三、分数的意义

1、学生分小组对有关分数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好。

2、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3、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a÷b=a/b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4、课堂练习,做第73页的做一做2— 4题。(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自主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四、小数的意义。

教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我们学过的小数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来分有几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复习小数的意义。

五、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五千零三十五点三五

2、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记数法写出来的?其中的三个5和两个3各表示什么?

3、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填完。

设计意图

结合实际数据,在具体情景中复习十进制记数法和整、小数的数位顺序,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建立初步的数感。

六、百分数的意义。

1、 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练习:第81页的做一做的第1、3题。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系统复习了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八、作业:

1、预习作业:练习十五的第1题。

2、预习作业: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板书设计:

数的意义

自然数:0、1、2、3、4、、、、、、

整数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二课时: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

关于数的读法和写法,由于学生都比较熟悉,教科书中的复习就比较简略,着重突出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第三小节复习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这时需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教科书中对这两种情况都分别举了例子。

(2)求小数的近似数。主要是能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确定从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人”法省略尾数。

(3)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 (互化)。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为了便于说明互化的方法,教科书中用图解表示,并让学生补充完整。除了复习一般的互化方法外,教科书还介绍了某些特殊的分数的简便化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的能力。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小节,学生也比较熟悉,教科书中就取提问方式由学生自己回答。先复习整、小数的大小比较,再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在练习中注意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混合起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读、写数

2、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改写。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出示:52000803100

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读的。

(2)出示: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

请全班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

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

指名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组讨论: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时们联系和区别。

4、课堂练习:76也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从具体的读、谢入手,整理和服稀疏的读写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牢固掌握知识。

二、数的改写。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

出示:1900000 235800 520008003100 80002051000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行改写。想一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

学生独立做2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2题。

2、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才与整理和复习,有利于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大家还记得改写的方法吗?

出示76页的例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再简单的归纳分数怎样改写成带分数、整数;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分数;整数怎样改写成分数。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让学生分三种情况说

(1)分数和小数的

(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互化方法

5、练习:练习十五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情景, 整理、复习,牢固掌握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三、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做77页做一做第1、2题,然后师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读写、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和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的第2、4题。

2、 预习作业: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数的读写 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52000803100读作:五百二十亿零八十万三千一百

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写作:4060600050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第三课时 数的运算(一)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0页。

复习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掌握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2.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能用所学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通过复习和有针对***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数的运算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1.出示下列题目:

376+275 651-275 32 ×24 768 ÷ 24

37.6+2.75 40.35-2.75 3.2 ×2.4 7.68 ÷ 2.4

学生每人计算一竖列,从中发现什么?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小数乘法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后,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位小数,就从积的后面数出多少位小数,打上小数点;而小数除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后再除。)

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计算并验算

16274÷56 4.5×5.02 完成后说说验算方法。

3.计算第80页中间的9道题,说一说这些计算特殊在什么地方?

(一个数加减0得数仍然是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任何数和0相乘和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一个数乘或除以1还是得这个数,1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得数是这个数的倒数等。)

三、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学生说出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计算 下面的题,并且验算。

5/6×4/7 5/8-1/3

师:在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时哪儿最容易出错?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止错误的发生?

完成第80页下面的"做一做",

四、复习估算

估算:903+784 (把两个加数看做900+800或900+780)

412-295 (400-300或410-300) 5 ×86 (600×90) 286 ÷ 7(280÷7)

师:估算可能有多种结果,这些结果有些和精确值接近一些,但计算速度要慢一些;有些结果没有那么精确,但计算速度要快一些。这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参考价值。

第四课时 复习简便运算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

复习目标:1.整理复习五条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定律熟练的计算。

2.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掌握了简便算法,但部分学生对部分题型不熟练。

复习过程:一、复习五条运算定律

教师: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科书第81页表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二、计算,巩固运算定律

出示计算题:4×2/7+4×5/7

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

计算后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2.做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简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书82页例2。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已能较熟练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生试算。最后借助线段图总结。

引导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搞清楚复杂的问题要分成几步解答,每一步要解答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时,一般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综合法就是从已知信息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

三、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5题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两名学生板算,针对出现的错误分析,引以为戒。

2.做练习十四6.7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书82页例二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熟练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补充条件或问题,再列出算式,不用计算。

⑴一种产品原来每件成本是52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列式:

⑵红杉小学六年级有女生64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二、下面各题,只列式,不用计算。

⑴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照这样计算,如果种下这种树苗400棵,可以成活多少棵?

⑵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为了保证成活400棵,至少要种多少棵树苗?

三、解决问题。

⑴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栽花。栽月季花240棵,比所栽丁香花棵数的2倍少16棵。栽了多少棵丁香花?(用方程解)

⑵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晒出3g盐。照这样计算,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用比例方法解)

⑶学校买来一批图书,其中文艺书占总数的_,科技书占总数的25%,文艺书比科技书多20本。这一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4)小王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1.98%计算,一年后应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5)有46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12天,平均每天吃30千克。剩下的大米如果每天吃25千克,还可以吃多少

第7课时 式与方程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4.5可以怎样写?S乘h可以怎样写?(a乘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出示:

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支圆珠笔的价钱是3.75元,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写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宇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2.做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8

4×3-18÷3=6 3x+5=7 a+4

学生指出:3x+5=7,5x+4x+8=35,x-2=8是方程.它们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一起解答方程x-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4x+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4.做教科书第93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练习

1、第85页上的“做一做”可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方程解答。核对时再交流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2、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写出含有字母式子所表示的量,最后代入求值。可让学生填写在课本上。

3、第2题练习解方程。应当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4、第3~5题可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核对时交流各自所用的等量关系。

四、当堂质量检测:

课本86页第二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有哪些

小学数学“少讲多练”的教学随笔、阶段性总结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用等级制,定性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名师课堂 北师大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百度网盘链接:s://pan.baidu/s/1kkqI7chDNvWJT0Y_LqB1_A

提取码:011d

名师课堂 北师大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名师课堂 北师大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杨娜全17讲(917MB).rar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模板5篇

3的倍数特征比较隐蔽,学生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势的影响。那么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1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

教学片断一

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

师: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生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0。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2、5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是2的倍数。

教学片断二

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

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2、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如:33、36、39它们的个位分别是3、6、9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如:23、16、29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3、6、9,但这些数不是3的倍数。

生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45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3的倍数。

生1:前面添上2。 (×)

生2:后面添上24。 (√)

生3:前面添上3,后面添上53。 (×)

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

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

生:(齐答)对。

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说)想。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认识。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

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 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尝试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

 2、写出20的所有因数。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

 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去少年宫。△

 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

 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

 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

 (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

 (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填一填。

 1、找4和6的倍数。

 (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

 (2)反馈结果。

 2、找4和6的公倍数。

 (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

 (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

 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

 (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第3题,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学生现独立练习,然后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3、第4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先理解?4分钟发一次车、6分钟发一次车?怎么理解,然后引导他们探索解决策略,并逐步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找出4和6的公倍数12,24等。

 四、你知道吗?

 还可以用扩倍法、约分法求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

 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找最小的公倍数?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通分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

 2的倍数有:( )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出示书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请仔细看看小明家装修的要求,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①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 我们先来研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你有办法解决这个

 问题吗?

 3. 学具:长是3dm,宽是2dm的长方形纸片

 动手来实践。

 (1).要求:

 ①用长方形纸片代替墙砖拼一个正方形。

 ②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摆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 探究结果交流。

 ①我第一行摆了2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6dm的正方形。

 ②我第一行摆了4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6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12dm的正方形。

 你还能拼成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吗?

 学生进行讨论:

 (3). 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小长方形的话,还可以拼出边长是其他数的正方形吗?

 (4). 用这样的小长方形可以拼出边长是18dm,24dm,30dm?的

 正方形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5). 我们长2dm、宽3dm的长方形可以拼出多少个边长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呢?说说理由。

 (6). 用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边长是8dm的正方形吗?说说理由。

 ①不能。因为8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拼不成边长是8的正方形。

 ②实际动手操作。

 (7). 在拼成的所有正方形里边长最小是几分米?你怎么知道的?

 (8).总结提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3的倍数

 2的倍数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

 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5、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

 ①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 = 2?2?2?3 = 24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6、通过观察,想一想:

 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7、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8、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 24和8 ( ) 30和5( ) 4和12( ) 36和4( ) 48和6 ( ) 17和13( ) 14和15( ) 23和24( )

 (四)加强应用,巩固练习

 1.有一堆糖,4颗4颗地数,6颗6颗地数,都能刚好数完。这堆糖至少

 有多少颗?

 2.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3.李阿姨给 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水,至少多少天以后要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知识应用:练习

 布置作业:

 作业:第72页练习十七, 第10题、 第1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一般情况:

 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从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6×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千克)÷3=(千克)÷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3÷20÷5÷10÷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

 (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3×2×6

 ÷4÷3÷2÷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

 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

 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2)1.8+1.5÷4―3×0.4

 (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

 (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2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习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习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认真思考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犯愁了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1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1人,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口算、计算、应用题等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数量关系个别学生(江铭、赵海平、方博)不会运用,但整个班级学习风气浓厚。

 从学生学习习惯看:个别学生(胡正毅、裴泽凯、姜智龙)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如:写字慢,抄错数,数码不正规,做题不用小尺等。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成绩不够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上课能够做到集中精神听讲,回答问题比较完整。但听课时个别学生(赵云旭、姜智龙、胡正毅、裴泽凯)手里玩东西,在小组讨论问题时,个别同学偷懒,小组合作能力较差。

 本学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面向全体,定出实际性目标,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纪律教育和常规训练,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简易方程;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和旋转;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及带分数,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分解质因数。理解公因数、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经历观察、操作、类比、验证、归纳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感受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简易方程,分数的意义,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简易方程,分数加减法,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订好单元,提前一周备课。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重点、难点、关键,各个环节突破。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顾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到触类旁通。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勇于创新,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愿学、会学,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在课堂上注重问题意识的锻炼,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发展提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4、在计算能力方面,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

 5、抓实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6、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作业明确、适量,有主次,难易之分。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2

 1、加强整数的概括和系统整理,对整数知识建立系统的认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量的计量的复习和系统整理,知道数起源数,量起源量,为后面学习含有小数的名数转化做好准备;

 3、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间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分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并区分它们的不同点;

 4、在应用题中渗透函数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对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

 5、注重思维过程的展开,教会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设计专项练习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使学生便于对思考方法的掌握;

 6、加强口算的训练和力度(计算准确性及速度),强化如:25×2、25×4、25×8、125×4、125×8等算式脱口而出;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3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4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5

  一、生学习状况浅析

 这一时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都可以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得知识。抽象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有困难,特别是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问题。也有一些同学比较聪明,但是学习不努力,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要分析。

 本教材包括混合运算与应用问题、整数与整数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1.混合运算与应用题: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圆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简单的三步应用题。其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把连续乘法和连续除法的应用问题教学在一起,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可以相互检验。在本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尽早掌握一些统计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初等算术数列和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列。

 基础算术顺序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在上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总结、整理和改进,先将整数的识别范围扩大到1000亿位,总结小数的计数方法,再总结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规律,为以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含义、规律以及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运算法则进行简单运算,利用四个运算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到未知数x。

 教学重点: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四则运算的含义和规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根据学生对各种计量单位的学习情况,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教材的这一部分首先讲了测量的产生,然后是常用的测量单位,最后是名字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主要在教学中复习整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和单位之间的进度。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进步速度、姓名改写。

 教学重点:注重计量单位的视觉表征,让学生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清晰表征。

 4.小数的含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和对学习成绩的初步了解,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含义、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数

 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6

  一、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本年级学生家长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导致家庭学习环境一般,家长很少辅导学生,或者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多数学生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比较少学生能进行预先学习。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当然课堂习惯上仍需要继续培养与加强。一部分同学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二班,班级学生水平比较平均,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的不及格1人,一班的中下生较多,主要是对题目的阅读能力比较低,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思维能力不够好。本学期,需规范和训练学生读题、解题的方式方法,做到多动口,多思考。

 知识分析:已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掌握了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分数及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懂得了基本的位置与方向。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4、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5、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6、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7、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努力做好培优工作,注重关爱学困生。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和三角形。

 2、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五、主要措施:

 一、全班成绩:

 四年(1)班:平均分:86.12优分率:69%合格率:92.86%

 四年(2)班:平均分:87.42优分率:75%合格率:.73%

 二、不及格的学生及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