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2.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来自寓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5.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6.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寓言成语_寓言成语有哪些

有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哄堂大笑、胸有成竹、水滴石穿等。

1、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注释: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2、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3、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注释: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那么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形容寓言的成语: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狐虎威、叶公好龙、对牛弹琴、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囫囵吞枣。

2、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3、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关于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理的文学体裁,它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和场景来揭示人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寓言故事中,常常会使用成语来表达故事的主题和情节,这些成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我们学习语言和文化的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寓言故事成语,包括:

1.狼来了

2.井底之蛙

3.画蛇添足

4.杞人忧天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披着羊皮的狼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画龙点睛

9.拔苗助长

10.鸠占鹊巢

狼来了

狼来了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多次欺骗村民说狼来了,最终导致村民不再相信他的故事,而狼真的来了,小男孩却无人相信他的呼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说谎话,因为说谎话会破坏信任关系,最终导致无法得到帮助。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自己小圈子的人。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上的一片天空,认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当它遇到其他青蛙时,才发现原来世界比它想象的要大得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开阔眼界,多了解世界,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必要的多余行为。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时,因为想让画蛇更真实,就在蛇的身上加上了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避免做无用功,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无事自扰的人。故事讲述了一个杞人,因为听到天空会塌下来的谣言,而过度担心,最终却发现谣言是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理性思考,不要轻信谣言,避免过度担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而看不到远处的泰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全貌,不要因为小事而忽视大事。

披着羊皮的狼

披着羊皮的狼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伪装成好人的坏人。故事讲述了一只狼,为了偷袭羊群,披上了一只羊的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伪装成好人的坏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外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不幸中寻找幸福。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去了马,但是这件事却让他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在不幸中寻找幸福,不要轻易放弃。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故事讲述了一个画家,画了,但是觉得龙还缺少点什么,最终在龙眼中画上了一点,让整个画面更加完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急功近利的行为。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因为着急让稻子长得更快,就拔掉了一些稻苗,最终导致稻子长得更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耐心等待,不要急功近利。

鸠占鹊巢

鸠占鹊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侵占他人财产的人。故事讲述了一只鸠鸟,占据了一只鹊鸟的巢穴,最终被鹊鸟发现赶出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不要侵占他人的东西。

来自寓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狐虎威::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3、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白话翻译: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

狐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井底之蛙、亡羊补牢、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等。

详解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拔苗助长: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古并雀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禅蔽指。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贺配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

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有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画蛇添足。

1、郑人买履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

2、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3、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4、亡羊补牢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5、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

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