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古诗

2.李白压倒黄鹤楼的诗句

3.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

4.李白黄鹤楼的诗句黄鹤西楼月

5.黄鹤楼诗句李白

6.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诗句赏柝_黄鹤楼诗句

有关黄鹤楼的诗句有:《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舟.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黄鹤楼》古诗

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诗词如下: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峰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路,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望黄鹤楼》

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4、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登黄鹤楼》

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和旅游景点之一。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据传说,黄鹤楼的名字源于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歌,歌颂了楼前烟雨中的壮丽景色。

黄鹤楼原为木结构,历史上多次毁于火灾和战争,现在的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重建。新的黄鹤楼位于古黄鹤楼遗址上,高五层,整体风格用传统的武汉建筑风格。楼内设有展览室、纪念品店和观景台,游客可以欣赏到武汉市区和长江的美景。

李白压倒黄鹤楼的诗句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我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古诗 篇1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黄鹤楼》古诗 篇2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习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谈你所了解的古诗词常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特别是“意象”“意境”知识。)

(二)朗读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接力,在稍显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激发朗读的兴趣。

2、教师播放朗诵,并组织学生从语调、停顿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就个人对这首诗初步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

(三)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对诗中已经进行描述。

2、重点研读尾联,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背诵默写

1、限时背诵

给学生三分钟左右时间,力求熟读成诵;接下来用两分钟左右,用上下句对接形式检查背诵效果。

2、当堂默写

两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练习本完成,力求让背诵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满分100分,题目和作者各10分,每句各10分,每处错一字则为零分。)

(五)资料补充

1、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可加入诚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安徽宣州的谢朓楼。(可加入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就自己本节课最主要的一点收获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归纳明确。

(七)课堂练习

完成关于思乡思亲的古诗词名句上下句填空。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

崔颢

叙事 昔人乘鹤而去(诚信、感恩)

写景 黄鹤楼遥望(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抒情 思乡之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初步一看,可能会发现就是常规模式,但其实在细节上极大地融入了对学情的调查,对知识的渗透,对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尝试从局部着手,边读边赏。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

李白压倒黄鹤楼的诗句如下: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代: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唐代: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江南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迹之一,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一、历史沿革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当时为吴国孙权所建,主要用于军事瞭望和官员接待。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鹤楼在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历经沧桑,曾多次被毁重建,每一次重建都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使得黄鹤楼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建筑特点

黄鹤楼共有五层,高51.4米,建筑风格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以**琉璃瓦为主色调,配以绿色的屋檐和红色的柱子,整体显得富丽堂皇。每层楼都有宽敞的厅堂和走廊,供游人欣赏长江美景。此外,黄鹤楼内还有众多石碑、石刻和壁画等艺术品,展示了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文化底蕴

黄鹤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紧密相连。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和唐代诗人杨洪基的《登黄鹤楼》都成为了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作。此外,黄鹤楼还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五、当代价值

传承历史:黄鹤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文化:黄鹤楼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文化底蕴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李白黄鹤楼的诗句黄鹤西楼月

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简析:“黄鹤楼”又名“崔氏楼”,得名原因自然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是吟咏黄鹤楼的绝唱。黄鹤楼也因为崔颢的这首诗而名扬四海。可以说崔颢与黄鹤楼是互相成就了对方。

崔颢的《黄鹤楼》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音韵和谐。虚写仙人乘鹤的传说,实写登楼所见的景象。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与色彩缤纷的景色融为一体。

双声、叠韵、叠词的运用,让诗歌的音韵和谐清朗。

黄鹤楼诗句李白

1. 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1.黄鹤楼诗句李白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都在这里咯

满意请纳。

2.李白写黄鹤楼的美景的诗

我就将李白关于黄鹤楼的都给你吧.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江夏送友人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都在这里咯。

3.李白的关于黄鹤楼的诗是什么,完整具体语句

李白以才自负,后人也称诗仙,可他的七律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崔颢,这正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是也。

崔颢兴之所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一日上黄鹤楼见崔颢的题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太上头。”李白在黄鹤楼不敢题诗,但不死心,跑去崔颢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上也题一首,想和崔颢一比高低: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前四句有三句重复鹦鹉,第四句用叠韵“青青”,显然是故意摸仿黄鹤楼。虽然后来李白的名气比崔颢大得多,可后人对这首诗并不买帐,只有宋人的《瀛奎律髓》有载。

就是李白自己,也觉得难比崔颢,后来去凤凰台再仿一首,算是敢较高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诗失对,凤凰台诗失粘,各有得失,论气势,后人评:“今观二诗,真敌手也”,“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4.李白的哪首诗是描写黄鹤楼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5.李白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李白的诗句《黄鹤楼》原文及译文如下:

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古诗的发展历史相关信息

1、早期的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出现与民歌密不可分,民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体现,所以古典诗歌是根植于这个民族深处的智慧。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在《诗经》中一共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这三百多首诗歌贯穿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变迁。

2、楚辞的出现:到了战国后期,屈原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诗体,也就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楚辞。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3、汉乐府民歌:到了汉代,诗歌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形式汉乐府民歌,由此,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有点像是我们今天的歌词,可以配乐演唱。这些诗歌是由西汉乐府机关和东汉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并整理而得来的,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便是《孔雀东南飞》。

4、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两朵璀璨的奇葩。世人皆知,诗歌在唐朝极为的繁荣,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首。唐诗的类型、题材真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有婉约派、豪放派等。唐诗如星之璀璨。宋词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简析:“黄鹤楼”又名“崔氏楼”,得名原因自然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是吟咏黄鹤楼的绝唱。黄鹤楼也因为崔颢的这首诗而名扬四海。可以说崔颢与黄鹤楼是互相成就了对方。

崔颢的《黄鹤楼》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音韵和谐。虚写仙人乘鹤的传说,实写登楼所见的景象。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与色彩缤纷的景色融为一体。

双声、叠韵、叠词的运用,让诗歌的音韵和谐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