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赏读散文

2.经典新美文赏读 西施:西施是谁

3.《紫藤萝瀑布》教案

4.经曲美文赏读的读后感

美文赏读作文_美文赏读是什么意思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独到的语言风格。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⑴散步的地点?

 ⑵散步的季节?

 ⑶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⑷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如何?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四)共赏亲情

 1、母亲开始愿意出来散步吗?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

 2、面对“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我最终做了怎样的决定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

 3、最终这个“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呢?母亲为什么改变了决定?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浓浓亲情的奥秘——尊老爱幼

 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品味探究

 这篇散文不仅寓意深远,而且语言精美,值得我们品味揣摩。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提示:1、两处景物描写。2、对“熬”字的理解。3、两两对称的句子。

 (六)拓展体验,感恩亲情

 感恩的话语我们要说,感恩的行动我们更要做,请同学们欣赏一则公益广告片《给妈妈洗脚》,希望能有所启发。

 看完这则堪称经典的公益广告,再结合课文,两者都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试着写一件能体现出父母对你关爱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七)美文共赏:

 听了同学们的感悟,老师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堂课吧。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一、导入 :“孝”字引入文题

 在翻开课本之前,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猜字游戏。

 出示甲骨文 “孝”-猜出什么字了吗?再出示金文

 甲骨文还有些抽象,刻在青铜器上金文就形象多了。

 上半部分多像一个头发蓬松、弯着腰、伸手要扶杖的老人,下半部分多像小孩,伸着头挥动小手。老人要扶杖走路,孩子就用头扶着老人行走。

 这个字就是孝。它包含着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的深刻内涵。

 “孝”不仅是一个汉字符号更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好品德。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散步》就是对“孝”字思想内涵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一起聆听作家莫怀戚讲述的亲情故事,看他是如何颂扬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

 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听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感慨大意。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这个句话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开头。

  三、

 涵泳品味,反复揣摩,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设疑:同学们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可是呀,老师发现作家莫怀戚在写这篇文章开头时候却一点也不简洁,甚至有些啰嗦。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若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吗?这样不是更简洁吗?说说原因。

 A: 从人物关系上引导学生注意是两对母子, 课文后面用到这个开头的人物关系了吗?子背母,母背子,为后文的“背”做铺垫

 B: 从蕴含感情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一家之主的责任感。

 C: 那调换顺序好吗?换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

 明确: “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

 2. 3.刚才我们通过品读第一句,读出了“我”对母亲的孝心,那么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让我们读出了浓浓孝心。

 A----读一读第二段: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那个字表明不愿意散步。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个极其孝顺关爱老人的儿子,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对老人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多么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

 C---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我们再用心把这个熬字摸一摸,你会摸到温度,这不是一个冷冰冰没有感彩字,同学们,我们都说文字是生命的酒,都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熬”字,不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关切,多少的真情,多少的恐惧,他也惟恐自己的母亲像其他老人一样离开他,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那份特别的关爱和孝心,而如今,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4.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想想,当作者和妻子、儿子陪着老母亲走在这样春机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时,他们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身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提示: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点)

 春天的原野上,一家四口慢慢走着,再说说笑笑,这是一幅多温馨的图画。

 有一句话说,经历过冬天的冷,最懂得春天的温暖,所以我想母亲听了些体贴的话,心里会有一份特别的感动。

 C---可是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能不能把这个愿望留到明年春天兑现?能不能把这个愿望留到明天兑现?

 出示课件,先看,问谁想朗读或推荐朗读: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引导:提问朗读的`学生:读完这段话,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同学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母亲那么艰难的“熬”过冬天,迎来春天,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做出决定--“走大路”。

 这是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请一名学生读出“我”决定时的果断来。

 5.设疑: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我委屈了儿子,我是只爱母亲不爱孩子的人吗?

 (我对儿子的爱可以通过“小家伙”和强调“我”的儿子感触到)

 出示课件:

 1.老人和小孩都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2.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深化:尊老和爱幼同样可贵,这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和谐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陪他的时日还长,而陪母亲的时日太短,太短了。

 6.刚才我们用“涵泳品味”的读书法抓住文章第一句话,第二段的“本”字,第三段的“熬”字品出了背后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孝心、生命的坚强和关爱,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读一读结尾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回答,老师评价点拨。

 可层层启发:世界是什么?在世界前加上修饰语:--的世界?

 可以是爱的世界、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等待。

 可这样启发:世界由人组成,人属于不同的家庭。无数个家庭就是世界。。

 参考:

 这是尊老爱幼的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生命绵延的整个世界。文中的“我”与妻子是两个年轻力壮的成熟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应学会担起责任,担好责任。回想文章开头:子母,母子。小孩那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和文章结尾“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母亲、“我”和儿子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亲情的颂歌,还是生命的礼赞。

 这是爱的世界----课文里所写的每一个人都富有爱心,爱心不仅营造了浓浓亲情,而且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撑起了整个世界。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世界是什么?就是无数个小家庭的集合。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啊。

 再次朗读,读出理解和情感:

 “慢慢”读的慢一些,让年迈的老母亲多看一些春天的美景,让幼小的孩子多呼吸些春天的空气。“稳稳”读的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啊。

 “整个世界”读的深沉庄严,这里饱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四、

  拓展体验

 1.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

 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责任和孝心会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生命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2.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3.感恩的话语我们要说,感恩的行动我们更要做,请同学们欣赏一则公益广告片《给妈妈洗脚》,希望能有所启发。

 4.看完这则堪称经典的公益广告,再结合课文,想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内容的感悟,可以是写作的启示,也可以由此产生的遐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五、小结:

 (配乐)听了同学们的感悟,老师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堂课吧。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作业布置

 题目:学了《散步》再看父母

如何赏读散文

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1

 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 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的语文教学情况,对照新课标分析一下语文教学的得与失,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教学及后阶段的语文复习。

 (一)背景及现状

 了解我们初三语文教学所处的背景,分析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新课程走得更近。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属于新大纲向新课标转轨的最后一套过渡教材,它基本上是以新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但也体现了新课程一些基本思想,在编排体系和教材内容上与新教材相比也许略显不足,因此,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关照和使用。

 (二)措施和设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

 宏观上要活,是指要以新课标来统率和指导语文教学,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阅读教学要注意:(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4)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不作系统、集中的教学,而是用随文学习的方法。(5)阅读要培养学生广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

 1.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

 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不要为了赶进度而早早结束新课,然后让学生大量做复习卷,这种题海战术劳命伤财,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教师可以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

 2、提升思想,提升语言,提升技巧。

 要提升学生的思想,主要有三条途径:

 (1)读好书。是指读好课文,读好书报。课文和课外的精美读物,都是前人思想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读好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接受这些前人思想的熏陶,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去进行新的思考。

 (2)勤体验。启发学生从体验中激发思想。可以体验直接生活,也可以体验间接生活。

 (3)多碰撞。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善于倾听和反思,从中迸发思想的火花。 提升语言。有了思想,必须凭借语言去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赏读佳作的巧说之妙,让他们明确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佳效果,不能追求过得去,而要追求说得巧,说得妙。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

 (1)求优意识。不只求过得去,还讲过得硬。(“春风有过江南岸”是过得去,“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过得硬。)

 (2)求精意识。就是以一言胜多言,讲究“经济效益”。(文言文教学,如“环滁皆山也”)

 (3)求美意识。不管写什么文章,都力求语言精彩,富有文,让精美的比喻,恰当的夸张,生动的拟人,整齐的对偶,以及富有气势的排比,引人深思的对比等等都时时能流淌在文章中。

 提升技巧。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捷径,但是读书、思考、解题还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好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方法,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而功倍。

 如(1)读书技巧(精读、略读、泛读;朗读、默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

 (2)思维技巧(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

 (3)复习技巧(整体设计技巧、由此及彼技巧、融会贯通技巧等);

 (4)解题技巧

 审题:三读三思――读题干,思考命题意图;读要求,明确解题方向;读材料,思考蕴含的解题信息。

 解题:三联三比――联系知识积累,比较中发现异同;联系题目要求,比较中求得最佳;联系解题思路,比较中分出条理。

 作答:三细三清――细心作答,不偏题意,做到思路清;细心推敲,不漏要点,做到表述清;细心组织,不漏标点,不写错字,不乱图乱改,做到书写清。

 复查:三定三戒――面对难题情绪稳定,戒心慌意乱;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思想坚定,戒犹豫徘徊把对的改错;发现答题错误时,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错失良机。)

 以上所谈,只是自己的一点思考和设想,近供各位老师参考,要把这些设想付诸教学实践,还需进一步细化,还要和组内其他老师共同商量,拿出一个更全面、更完整、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来。

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2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我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XX年中考中争创佳绩。根据我校有关,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为基点,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的研究,认真研读安徽省09年中考考纲,关注我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促进我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以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十二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互补。

 (3)借助学校电子期刊,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2、学习方式:

 (1)网络学习。

 (2)学校图书室阅读。

 (3)组织观摩。

 (4)集体备课。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本期的教研活动时间仍为周一下午进行。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主张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提高研究实效。

 2、利用各级部教学开放周,开展好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活动。有机会争取集体外出听课,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才略与胆略。

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制定如下: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5、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4

 骄人的成绩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其他学校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校长和主任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张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xx

 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我的教学体会。

经典新美文赏读 西施:西施是谁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诸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风物等,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结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们鉴赏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明确其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神”。所以分析散文结构对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无裨益。

五、 体味情言

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另外还要注意修辞的作用,散文语言比较注重形象、生动。一般多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紫藤萝瀑布》教案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求纳(づ ̄ 3 ̄)づ

经曲美文赏读的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苏州园林可写的内容很多,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对苏州园林很不熟悉,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掌握苏州园林的特征,很难真正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再加上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较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和课本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感知苏州园林的美,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平实或生动地说明事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作者,明确逻辑顺序含义,用法

 (2)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学习本文说明景点的方法和思路,联系生活进行写作迁移训练。

 学会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讲授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园林艺术的画面美,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州园林画意美的感知、迁移写作训练。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本课主要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迁移融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和讨论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观看,赏园林美

 看一分钟苏州园林配乐短片。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听叶圣陶先生说说怎么样欣赏它,叶先生怎么去写的?

 (二) 字词检测

 (三)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走进文本,读园林美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有什么情感?从哪些字词看出?

 (齐读1段),

 2、作者抓住什么苏州园林什么特征去写?(齐读2段)

 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园林设计者怎么做的?

 (五)合作探究。

 1, 默读3--6段,划出每段说明对象,和第二段有什么关系?

 2, 思考讨论3、4段。

 第3段

 A抓住了亭台轩榭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B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说明对象,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第4段

 A可以划分成哪三层?

 B山和池沼各有什么特点?

 C苏州园林有山的话,一定有池沼吗?你从哪句话得出结论?

 3、齐读第5段,院内花草树木什么特点?划下给你画面感的词语,合理想象画面。

 4、花墙和廊子把园内景致完全隔开了吗?为什么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5小结:四个讲究突出了画面美

 6“完美”是什么意思?7--9段从哪些细节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画面美?

 7 四个讲究,三个细节能换过来吗?

 8总结全文逻辑顺序,为什么不用说明建筑物常用的逻辑顺序?

 (六)总结

 1 你领会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 学习了阅读说明文哪些知识?

 A明确说明对象

 B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C逻辑顺序包含了由大到小,有主到次,有整体到局部……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联系。

 D说明方法分析:怎么样说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E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可以生动形象。

 (七)作业:

 1阅读课后《学习阅读说明文》

 2用逻辑顺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明文,你想说明什么事物的联系呢?自拟题目

《紫藤萝瀑布》教案 篇2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赏析、积累文章典雅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体悟深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诵读美文,感受文章语言的典雅之美。

 赏读美文,通过品读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紫藤萝辉煌繁盛、灿烂夺目、充满生机的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本文精致、典雅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赏读文中的美词佳句,了解紫藤萝的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赏读文中的美词佳句,了解紫藤萝的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诗中写紫藤的作品,感受这一高贵典雅的意象。查阅有关宗璞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孩子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赏一种名叫紫藤萝的花。在古代,紫藤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只有四品及四品以上的人,才能种植。诗人也爱紫藤,李白有诗:“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黄庭坚有“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不见白头禅,空倚紫藤杖。”我就在想,紫藤与文人是否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这种情缘,不仅仅是因为紫藤花的美丽与芬芳,更是因为,花谢花开之间所承载的那份生命的厚重与力量!

  二、赏花忆花——感受紫藤萝之美

 1.教师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

 思考:这树紫藤萝在开瀑布般的花,那么,哪些词句能够表现紫藤萝像瀑布呢?

 2.紫藤萝除了像瀑布,它还有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紫藤萝在开的花

 3.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在开瀑布般辉煌繁盛的花、孩子般充满活力的花、航船般昂扬前行的花,让人眼前一亮,为之震撼。从中,你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呢?

 4.看到这样一树紫色花瀑,你能感受到作者此刻的心情吗?哪个举动?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5.文中还有一株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它又在开怎样的花呢?请学生齐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紫藤萝在开的花

 (紫藤萝想要开花,然而生存在肃杀的政治气氛中,它横遭指责,不能开花。它的名声被玷污,愿望被扼杀,生命被……?不,那个时代并没有把它看做生命!)

 6.这是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啊?

 (可怜、卑微、不幸、生不逢时)

 7.作者对它的遭遇感到怎样?

 (遗憾,觉得这里再也看不到紫藤花了。)

 8.然而花谢花又开,如今的紫藤萝不仅开了,还开得这样盛,把天地间都装扮成了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是一树怎样的紫藤萝在开花啊?

 (昂扬前行、顽强、乐观、孩子般快乐、催人奋进、笑忘苦难…...)

 9.请学生再读文中写紫藤萝的语段。请大声地读,用情地读!

  三、悟人——一首深沉的生命之歌

 这样美丽又充满力量的紫藤萝,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请学生自读课文的七、九、十自然段,在这其中找找答案。

 (一)写的宗璞的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宗璞及写作背景。

 饱受病痛折磨之苦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忍受

 ——(《野葫芦引》)

 ……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这是一个饱受病痛折磨之苦的宗璞。)

 历经国家动荡之痛

 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

 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

 ——(《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开始了,她、她身边的家人都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浩劫中被称为“牛鬼蛇神”深受迫害。这是一个历经国家动荡之痛的宗璞,她活了下来。)

 即将经历手足亡散之悲

 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弟弟冯钟越,小她三岁,与宗璞感情深厚,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余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于1982年10月英年早逝。而本文写作的时间1982年5月正值他病重期间。这是一个即将经历手足亡散之悲的宗璞。)

 2.为什么宗璞要把这美丽的紫藤萝写给自己?

 3.她想通过这美丽的紫藤萝告诉自己什么?

 (花和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生命的长河是不断向前流淌的,它终究会带走不幸;同时,它也不会因个人的不幸而改变,所以花和人的不幸在生命的无止境的长河之中是微不足道的。与其焦虑悲痛,不如选择坚强前行,将自己的脚步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迎接自己生命的灿烂。)

 5.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宗璞的焦虑与悲痛暂时没有了,她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为什么?

 (因为精神境界的提高,释缓了精神的压力)

 6.她有没有像紫藤萝那样坚强前行?

 (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7.这美丽又充满力量的紫藤萝瀑布还写给谁?为什么?

 (你、我、每个人;因为花和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

 8.到这里,你如何理解不幸?

 相对于作者的不幸,我们平时的遭遇已经微不足道了

 9.是啊,那相对于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作者的不幸呢?

  四、美文精读,化文为诗。

 你是否记得这样的紫藤,

 横遭指责,孤独凋零;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紫藤,

 苦难过后,含笑归来,

 把天地装扮成辉煌的淡紫色;

 那,,

 我凑上去,真想。

 其实,我就是那株的紫藤,

 昂首绽放生命的颜色,

 就算遭遇不幸,

 就算辛酸苦涩

 我也一定要!

 你是否也愿如我一般,

 做一株的紫藤,

 扬起生命的,

 前行在无尽的长河!

 结束语:

 赏花悟人,托物言志,这就是宗璞写给大家的《紫藤萝瀑布》。这位文坛真正的大家闺秀,她的散文永远散发着典雅的气质,就像那高贵的紫藤、丁香、木槿花。最后,我想以宗璞在她80岁生日会末了,给晚生们念的哈代的诗《倦旅》作为结束语:

 “多辽阔的田野/多辽远的路/……一个接一个的山头/看,永远的路”。

 附:板书设计

 生——命——的——长——河

 花—人

 托物——言志

缘起又休,爱付水流——看歌仔戏《秦淮烟雨》有感

来源.diuhen

桃花扇底湿血痕,奇女竟是出风尘……

“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绝”摇摇坠落秦淮河的桃花扇子,惹得我思绪涌动,关于“秦淮河”神秘的梦,柔碎了情怀。此谓,不醉人,人自醉。

曾经,十里秦淮,红楼林立,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一派笙歌。“秦淮八艳”的续了一代又一代。李香君,轻柔而清雅。秦淮河边,与复社公子侯朝宗一扇订情。怎奈,生逢乱世,率真,不屈,不畏权贵的你,得罪了阮大铖。为守节,你以死明志,点点血痕,终成“桃花扇子”。然而,终究躲不过这朝廷的腐朽。最终。。。卸下了红妆,你归隐佛门。你的爱国情操,政治气节,忠贞爱情,永远在我心里,世人面前流芳着。“碧波绿水绕芳甸,如丝细雨和轻烟,巍巍钟山望不见,秦淮空唱奈何天”!

这部歌仔戏里的李香君表演精彩,特别是骂阮大铖那一场戏,可惜剧终却弱化了李香君。

自古红颜多薄命,玉碎瓦全登西楼”,李香君的悲然而退,让我想起了这两句歌词。李香君的品格高洁,傲气凌人而让世人感叹不已。但命运给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她所效忠的南明弘光根本不要她爱国,一个纯洁的女儿被糟践一番,最后被逼得血溅纸扇,点成桃花。

?“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如若这部戏叫《桃花扇》,主角一定是李香君。可是这部戏叫《秦淮烟雨》,主角是候朝宗。先入为主真不是一件好事,明知道这部原著的结局并不是歌仔戏所讲的,但还是认定了那个故事,认定了那个结局……

清兵攻下扬州,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青楼歌妓好友带着会武功的弟弟一起来皇宫带李香君逃了出去。 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贞节。

歌仔戏到了最后,李香君出家的原因竟然是认为自己成了残花败柳,感觉自己配不上候朝宗……那个年代,复社文人和秦淮歌妓在一起,注定是心酸的。

“栖霞山上庵,修真无日月。林风送清静,晨钟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