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桥的教学反思

2.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3.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5.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6.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7.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

8.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带反思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数点的的学习你还记得吗?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性质呢?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 方法 后,以及初步认识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与单位换算、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5、小数的近似数。

 二、重难点设置:

 1、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小数与单位换算。

 3、小数的近似数。

 学情分析:

 1、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因此,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逐步培养数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应注重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类比和推理加强理解。

 3、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教学中,应注重几时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4、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单位换算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第33页的内容及第36页练习九的第1?3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 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一、情境导入

 老师课前布置了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的作业,现在谁能给大家 说说 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

 (学生汇报交流:从商店的价签上、出租车的计价表上、时间上、数学书后面的价格上)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小数。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我们教室讲桌的高大约有几米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1米、1米多等等)

 师: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来测量一下讲桌的高(用米作单位)。看看你猜测的对吗?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测量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于是人们想到了用分数或者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把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多少份?

 生:10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份是多长呢?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怎样表示呢?

 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拿出米尺观察,先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

 (2)结合米尺讨论1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小数的表示方法。

 (3)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分米= 米=0.1米

 让学生继续观察米尺,思考这样的3份、7份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生:3分米= 米=0.3米 7分米= 米=0.7米

 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生1:我发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把分数写成小数。

 生2: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一位小数表示什么呢?

 师生共同 总结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小数。

 如果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份长又是多少米呢?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厘米,也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为0.01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厘米= 米=0.01米

 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这样的3份、6份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生:3厘米= 米=0.03米 6厘米= 米=0.06米

 师:仔细观察,你们又发现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信同学们能推想出,如果再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在尺子上长是多少米?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米?

 生: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在尺子上长是 米,如果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如果把6毫米、13毫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小数各是多少?

 生:1毫米= 米=0.001米 6毫米= 米=0.006米 13毫米= 米=0.013米

 师:说一说,0.006米、0.013米各自表示的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如果把1米继续按上面的方法平均分下去,这样的1份就是 米,写成四位小数就是0.0001米,我们再继续分下去就可以得出五位、六位小数。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上面的例子各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份、100份、1000份

 师: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

 生: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师:这些分数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生:0.1、0.01、0.001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小数吗?

 师生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师: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这些计数单位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而分数与小数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板书)

 师:观察米尺回答,可以小组讨论,议一议。

 (1)0.1里面有()个0.01米。0.01里面有()个0.001米。

 (2)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也就是0.1的10倍,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里面有10个0.001米,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用一句话可以怎么概括?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板书)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生2:小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除了数学知识方面的收获外,在数学思想和方法方面呢?

 生1: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这是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认识小数时,借助了米尺,这是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

 生3:我知道了数学可以类比推理。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 总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目标: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 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2、第二课时目标:《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第三课时目标:《小数的性质》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进行化简及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4、第四课时目标:《小数的比较大小》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探索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5、第五课时目标:《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理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6、第六课时目标:《求小数的近似值》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7、第七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8、第八课时目标:《整理与练习(2)》通过?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 反思 ?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与 自我评价 的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认识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探索小数的性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剖析

 (一)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一位小数的认识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并通过交流明确?0.05元和0.48?的实际含义;第二,结合直观图形,让学生认识到:几个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几个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二) 第二课时《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进行涂色操作,以及相应的讨论和交流,逐步明确相邻的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适时揭示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图形或联系具体数量进行思考,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说一说。

 (三) 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

 1、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应用小数的性质。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数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较结果,更要启发学生从每个小数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去进行比较。

 (四)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化简或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作了必要的铺垫。

 (五) 第五课时《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1、教学重点、难点: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六) 第六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

 1、教学重点、难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素材,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索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七)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2)》

 1、教学重点、难点:小数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回顾和整理、练习和应用、探索和实践、评价和反思等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

 3、突出重、难点的策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四、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层次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理交流,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规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篇三

 第二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第35页的内容及第36页练习九的第4?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比较的学习方法。

 4、感受正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老师相继吸入出数字1.8、5.63和12.378)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这些数都多了一个点。

 师:对,这个圆圆的点就是小数点,它把小数分成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师:在小数12.378中,2在哪位上?它表示什么意义?你还记得吗?

 生:2在个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一,表示2个一。

 师:3、7、8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3在12.378中的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

 师:对,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

 师:谁能说出7、8表示的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汇报。

 生1:7在百分位上,表示7个百分之一。

 生2:8在千分位上,表示8个千分之一。

 师:现在你能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吗?

 (学生单独补充,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在小数里,小圆点叫小数点,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从右往左数一次是个位、百位、千位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这两边都有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师:你能说出这些数里面?4?所表示的意义吗?

 课件出示:40.38、3.4、0.24、1.004)

 2、小数的读法。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出示古钱币图

 师:哪位同学可以尝试着读出它的高、厚、重。(0.58、3.5、41.47随即板书)

 生:0.58读作零点五十八。

 师:同学们,他读的对吗?

 生:不对吧,和58的读法一样了。

 师:是的,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从左往右是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谁还想尝试着读出每一个数。

 生:零点五八、三点五、四十一点四七。

 师:对,读小数时,小数点就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数该怎样读?然后读出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尝试读出,全班交流汇报)

 师:读数时,如果小数部分有?0?,你是怎样处理的?

 生:小数部分的0也是依次读出,和整数部分的0的读法有些不同,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小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累了吗?现在咱们一起听一段广播吧。

 课件出示并播放下面内容。

 据国外专家试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师:听了上面的广播,你能写出广播里的小数吗?

 (学生尝试写,然后板演或者汇报)

 生:一点四写作:1.4,五点八写作:5.8.

 师:上面两个小数的写法正确吗?你能说说怎样写小数吗?

 生: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小数点写作?.?,小数部分读几就写几。

 师:谁还想尝试写出后面的两个小数?

 生:零点零九写作:0.09 零点八八写作:0.88

 师:写小数时,如果小数部分有零,该怎么办呢?

 生:写小数时,小数部分读了几个零,就写几个零。

 师生共同总结: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有关小数读写知识,通过上面的探究,你知道了哪些?

 生1: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

 生2: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向右数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位分别是0.1、0.01、0.001

 生3: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从左向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生4: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类似,可以参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小数。

 师:对,在数学上这叫知识的迁移,它们完全相同吗?

 生:不是完全相同,有0的时候就不一样。

 师:对,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时要学会从相同中寻找不同。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 思?

语文桥的教学反思

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2、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3、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补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桥》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

 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篇二:《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

 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 ***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 ***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 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

 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课文。

 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

 什么样的桥呢?木桥展示,加深认识。

 (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唯一的逃命桥、救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2.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

 3.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

 4.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

 1.直接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

 2.过渡: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

 小结: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舍己为人的老汉,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四)、揭示课文悬念,领会“桥”的深刻内涵。当人们已经顺利过桥,已经跨越死亡的时候,桥轰地一声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我不知道 哦,老汉!

 你的姓,你 的 名 你是 一座山,

 但我 知道 一座镇定、刚毅的 山,

 你有一个动人 的称呼 -----老汉 一座深情的山。

 哦,老汉 哦,老汉!

 你更是 一座桥, 你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 品质,

 一座用 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 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一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永远,永远!

 写话练习。

 学习本文的巧设悬念,文末揭提的结构,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听名家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声音和同类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篇三:桥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此外,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针对这些特点,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交流预习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后,将学生找到的句子在一张幻灯片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内容上来谈,也可以从作者的表达方法上谈;在体会英雄言行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老汉说的话,从而体会老汉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用严格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引导学生体会老汉从刚开始恶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设置悬念,体会到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最后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从而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学完课文后,提供了拓展阅读: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②《伦敦地铁大火灾》帮助学生积累。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

 1、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新来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文最后让学生用上“桥”来赞美老汉,提的要求有些高了,使得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老汉,然后再让学生用上“桥”,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3、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要不广,没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除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要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更活跃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篇四:《桥》教学反思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

  一、巧妙呈现,让词语教学“有味”。

 好的词语教学在考虑音形义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词的意象、意味、意韵,考虑到词语拓展、运用,考虑到词语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不会单一单调,才更有“语文味”。所以,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有机整合,多形式呈现,以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出示三组词语: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挡;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导学生掌握音形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词语想象当时洪水的凶险画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场景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想象把词语转化成画面,让学生想象词语蕴涵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教学和概括课文内容整合起来,为品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二、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之后,我播放了洪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用播放洪灾正好与文本内容更为接近, 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篇五:《桥》教学反思

 《桥》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于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与老 ***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则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导入课文——自由读课文——识字教学——书写指导——默读课文设置悬疑。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在第二课时,我自然地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 ***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但是也有遗憾:第一课时识记生字方法可以省略,书写指导时在教师范写后剩下的几个生字可由学生在课堂上书写教师不范写而教师巡视指导,另外学生在概括课文时不必让学生复述课文而应该概括课文,出现复述时让学生即可停止;第二课时开始时没有讲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而是我进行了概括 “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使学生没能充分感悟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不深刻。

 通过教研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更懂得了如何为教育事业而工作。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桥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 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

 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课文。

 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木桥展示,加深认识。

 (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唯一的逃命桥、救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2.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

 3.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

 4.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这时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

 1.直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

 2.过渡

 :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

 小结: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舍己为人的老汉,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

 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四)、揭示课文悬念,领会?桥?的深刻内涵。

 当人们已经顺利过桥,已经跨越死亡的时候,桥轰地一声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我不知道 哦,老汉! 你的姓,你 的 名 你是 一座山,

 但我 知道 一座镇定、刚毅的 山,

 你有一个动人 的称呼 -----老汉 一座深情的山。

 哦,老汉 哦,老汉!

 你更是 一座桥, 你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 品质,一座用 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 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一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永远,永远!

 写话练习。

 学习本文的巧设悬念,文末揭提的结构,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听名家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分别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进而读出个性。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声音和同类的文章等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2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铺垫情感。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导语: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⑴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⑵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3、你们读出了什么?如用一个字去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引导学生理解?疯?)

 4、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慌乱的情境么?(指导朗读)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已经感受到了如魔的洪水,在这危急时刻,我们看看人们是如何表现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设计意图:梳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为本节课的自然衔接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以读代讲,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理解情感。

 1、导语: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跌跌撞撞、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指名说)

 3、是的, 正在这危急的关头, 人们看到了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师相机板书:老汉)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呢?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大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5、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6、学生以小组交流朗读汇报为主,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的形式进行。主要针对以下句子进行分析(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通过?一座山?与?乱哄哄?的对比,体现出老汉的威严冷静无畏。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学生可能针对重点词语谈体会,而忽视了三个感叹号,这时老师就可以做一下引导,?从这三个感叹号,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c、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一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对于这一句,主要通过换词语的方式体会老汉的愤怒、不徇私情。如果我们把?冲、揪、吼?换成?走、拉、说?怎么样,学生通过演示以及讨论得出结论:?冲、揪、吼?更能体现老汉的愤怒与无私。这时老师再通过点拨:?如果再给老汉一次机会,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让学生明晰老汉就是这样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d、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通过抓?吼、用力?等词语,体现老汉揪出儿子又推上木桥,看似矛盾的举动却看出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

 e、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是啊,他会喊什么呢?(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通过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老汉对儿子的不舍以及作为一名***员责任的重大。

 7、导语:逃生是人的本能,当书记到了桥头以后却并没有上桥,这是为什么?他完全可以第一个上桥先逃命的,可他为什么留了下来?这是一位________的老汉。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而达成这些目标的唯一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品读描写老汉的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感悟老汉的形象,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总结全文,凝聚情感。

 1、(播放钢琴曲《神秘园》)五天后,洪水退了。请听故事的最后一部分(播放课文朗读)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你从中听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用惊讶、敬佩、悲伤的语气把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读一遍。

 2、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可以是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

 3、肆掠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是这座桥永远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为在这窄窄的木桥上,她失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这座桥永远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师总结: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员的人格!这是老支书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是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一座不朽的生命桥。(师相机板书:桥――老支书?生命桥)让我们来赞一赞这位了不起的老汉。

 〔设计意图:运用音乐渲染情感、语言描述凝聚情感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学生此时完全进入到了文章中去,能亲自领悟到这种人间最伟大的亲情,通过质疑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含义,加深了学生对老汉精神品质的体会,使学生走上自主感悟、自主积累、自主提升螺旋式发展的轨道,与作者、作品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领悟写法,体验情感。

 导语: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快速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1、学生快速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总结写法。课文在表达的方法上有非常突出的三个特点:

 ⑴构思新颖,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⑵语言简练生动,但蕴涵丰富,又渲染紧张的气氛;

 ⑶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的方法上有非常突出的三个特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五、读写吐情,升华情感。

 1、清明节就要来了,如果你来到老汉的墓前,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请在插图旁写几句祭奠老汉的话,作为清明节送给老汉的特殊礼物。(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学生写话,说话。)

 2、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例。让我们再来听一听98年抗洪抢险时的歌曲吧。(播放歌曲《为了谁》)〔设计意图:让学生?情动而词发?,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既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板书设计:

 16 桥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老支书?生命桥

 〔设计意图:板书是教学中教学内容或思路的浓缩,是文章的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层次清楚、主次分明的板书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与情,情感性这么强的课文该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的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情感?二字,借助音乐、课件、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按照?唤发情感?孕育情感?激发情感?铺垫情感?理解情感?凝聚情感?体验情感?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围绕?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老汉? 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同时我还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通过自主朗读感悟,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一步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体会,从而让学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得到熏陶。

;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小学英语# 导语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这句话听上去似乎有点矛盾,但学习一门外语确实能够增加我们对母语的理解。这是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将其与母语比较,从而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母语。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告诉大家Lingling已经来到伦敦,即将展开她的伦敦之行的开篇,故事情节本身很有意思。文章涉及到对过去事情的描述,是对原先过去式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口头运用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具体信息,并能用We came back last Sunday。这类语句回答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一般过去式,知道如果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动词要用过去式,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语法知识并不重视,根本不用心去记,因为汉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特别提出来,举一反三,让学生逐渐接受。另外对于词性也不太理解,小学语文很少提到词性,所以教师对于用到的动词要重点复习,特别是动词的过去式。我认为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一是学生没有记住动词的过去式,二是学生一般过去式的句式结构没有弄清楚。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语句:

When did you come back ?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

单词:when ,back, home ,those ,finish, with ,wait, drop .

短语:hurry up, ice cream .

2、能口头运用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具体信息,并能用We came back last Sunday。这类语句回答。

3、能识别单词及短语when ,back, home ,those ,finish, with ,wait, drop ,hurry up, ice cream。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在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要用过去式,而汉语动词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目标语句:

When did you come back ?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

2、识别词汇when ,back, home ,those ,finish, with ,wait, drop ,hurry up, ice cream。

书写单词:wait ,those .

2.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课题: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This is my friend…”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及单词from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己的头饰

2.游戏用的人物名片

3.配套的教学课件

4.游戏用的录音音乐

5.Mr.Black的头饰和钟表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孩子出示自己的头饰,做自我介绍:“I’m lily. I’m from Canada。”

(引导其他孩子用:“Good morning. lily!”回答)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扩展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不同孩子扮演对话中的不同人物,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扩展表演。)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game

(教师制作一些人物名片,并在卡片背面画上国家的国旗)听音乐,传卡片。拿到卡片的孩子到前面扮演卡片上的人物。做自我介绍:“I’m Amy.”教师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孩子回答“I’m from America.”

孩子们试着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得到小卡片的同学根据情况回答。

2.学生小组间的问答:“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根据孩子自己制作的头饰回答)

3.请几个小组开火车问答:“Where are you from?”

4.教师出示钟表(把时间调到下午):“Good afternoon!”教师带上Mr. Black的头饰(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说:“Good afternoon! My name’s Mr. Black. I ’m from China.”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Good afternoon, Mr. Black. I’m Xiao Dong . I’m from China.”

教师提问一组孩子。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来扮演Mr. Black.

5.教师带着Mr. Black 的头饰走到台前,说:“I he a friend in our class. Do you know who’s she?”教师指着扮演Amy的同学说: “This is my friend Amy.”(引导全班孩子问好)

Ss: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Ss: Where are you from?

A: I’m from America.

Ss: Welcome!

6.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课件, 学生观看对话。跟读、模仿,分角色给课件配音。

7.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

8.小组表演对话。

趣味操练 (Practice)

1.Listen and order the cards: 将课文打乱顺序,让孩子听一听, 摆一摆。

2.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3.小组中互换头饰(国家、名字),进行对话练习。(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介绍好朋友,请孩子用所学的句型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3.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玩耍”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而是靠语言知识的积。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量。

 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培养英语兴趣。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4.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我在这三尺讲台上摸索着走过了十一年,渐渐的对小学英语的教学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日常听课、观摩活动也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也发现了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歌谣、吟唱、集体齐说英语或喊英语的比例大。这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影响:吟唱的节奏固然好,但要适度,否则影响学生“正常说话”,表现为在对话过程中“唱着说”,失去了语言本身的味道;集体齐说尤其是句子,节奏慢,包括教师语言输入的节奏普遍慢,会影响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对于听力能力培养不利;另外,在一些课例里我们也看到,拍手说的时候很多。机械操练是必要的,一节课总拍手,很疲劳,而且声音远高过说的语言,导致总处于高分贝的状态下,“心跳”的感觉实在不好,而且我觉得小孩子也应该动静适宜,对于接受知识,大脑思考都是必要的。而在这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总是“Very good!”,在课堂上一味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语言错误并未加以指出和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对于语言正误的判断,从而形成模糊印象,影响学习效果,交际表达。所以,应该主张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教师及时纠错,正确示范,并且奖励要有轻有重,不要过于泛滥。

 总之,在教学中我应该有一种前瞻的眼光,平时多注意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从提高学生“内力”上下功夫,由单纯的知识性向综合的能力性过渡。

5.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读、写训练内容,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知识中获得成功感。在我带第二轮一年级教材之后的今天,有了许多的心得感受和反思,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一、课前3分钟自由谈(FreeTalk),增强师生情感,训炼学生听说能力。

 每节课开课以前,我就上节课所说内容,用师师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的复习了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授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对话。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当学生听得不太懂时,我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所以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内容。这样学生活学活用了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我在领读时声音、语调都带有感情 ,把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表演时拿出自制头饰之类的简单道具,并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带有逼真表情和贴切的动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评价”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专业进步,就应学会有效运用自我评价。其核心策略是自我反思,并落实到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的强化或调整上。那么有效的反思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反思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反思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师们在反思中都会自觉地把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相对照,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和所追求的教育价值。这种反思能促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促进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反思的主要内容——幼儿的发展与教育教学的适宜性

教师需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表现与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即从教育内容、教学任务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思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从每个幼儿是否获得发展和成功感,反思教育教学是否兼顾了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反思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具适宜性;从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获得了具发展价值的有益经验,反思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在活动中,教师有时需要不断地观察、反思、判断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同质性分组,组织有共同起点但落点却不尽相同的学习内容,促进每组幼儿按照“自己的大纲”主动探究与学习。

教育教学策略中包括反馈策略,适宜反馈策略的运用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反思的基本思路与调整方式——发现、思考、尝试实践的循环往复

有效的反思思路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学习行为和结果与教师的预期之间的差距——学习或回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理念,并作为反思的依据——对应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如出现偏差时寻找问题的症结——预想调整方案并尝试改进,或强化有效的教育行为——再反思,再调整……——总结为有效策略。

总之,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学习反思的基本方法,通过有效的反思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发展,促进自身专业主动而持续的发展,促进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下面是由整理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内容,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第第四单元单元第一课时学习Let?slearn和Let?sdo的内容,在语言的学习的学习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大都是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等特别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简单的日常会话,对学习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有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Welcometomy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3、能听懂Let?sdo中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学唱歌曲?MyBedroom?。

 5、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2、教师准备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的图卡。

 3、教师准备好文具用品,如:铅笔、尺子、书、钢笔等食物。

 4、学生准备好生词卡片。

 教学步骤:

 一、Warm-up

 (1)教师播放歌曲?HideandSeek?。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areyou?

 二、Preview

 (1)听歌曲:?MyBedroom?

 (2)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习句型?What?sthis?It?sa?

 ?Where?sthe?It?sin/on/under?

 三、Presentation

 Let?slearn

 (1)教师先出示画有文具用品的study,手指上书房里的书问:Whatarethey?学生回答books。教师问:Wherearethebooks?告诉学生:They?reinthestudy.

 (2)教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教师把各个房间的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比赛看谁反应快。比如,教师说:?kitchen,学生迅速跑到老师黑板前,谁先碰到该单词的图卡,谁就是胜者。也可以让教师报单词,学生迅速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看谁的反应快。

 Let?sdo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Let?sdo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理解watch TV,redabook,takeashower和heasnack等指令的含义。

 (2)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做Let?sdo部分的动作。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游戏:配对游戏

 教师把Let?sdo与kitchen,livingroom等分别呈现在黑板上,选出一个学生A做教师,将其他学生分成两大组,然后每组选派出两个学生B、B。当学生A说一个口令时,学生B和B根据口令将Let?sdo与相应的配对,最先正确配好的学生为胜者。

 Let?ssing。

 听录音学唱歌曲。

 四、巩固与扩展

 (1)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游戏:听音画画

 教师说口令,让学生画画。

 Drawabighouse.

 Drawastudyinit,Colouritred.

 Drawalivingroom.Colouritblue.

 (3)游戏: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涂好颜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设计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使用下列的语言:Lookatmy?It?spink.It?sverybig.Ithas?

 板书设计:

 Unit4MyHome

 study,bathroom,bedroom,

 livingroom,kitchen

 教学反思:

 1、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能够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我利用录音机,等让学生听,说,指,让学生学生边听边指多做动作,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同学笑他,我虽然及时用眼神、语言进行鼓励,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二)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第第四单元单元第一课时学习let?slearn和let?sdo的内容,在语言的学习的学习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大都是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等特别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简单的日常会话,对学习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有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welcometomy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3、能听懂let?sdo中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学唱歌曲?mybedroom?。

 5、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2、教师准备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的图卡。

 3、教师准备好文具用品,如:铅笔、尺子、书、钢笔等食物。

 4、学生准备好生词卡片。

 教学步骤:

 一、warm-up

 (1)教师播放歌曲?hideandseek?。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areyou?

 二、preview

 (1)听歌曲:?mybedroom?

 (2)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习句型?what?sthis?it?sa?

 ?where?sthe?it?sin/on/under?

 三、presentation

 let?slearn

 (1)教师先出示画有文具用品的study,手指上书房里的书问:whatarethey?学生回答books。教师问:wherearethebooks?告诉学生:they?reinthestudy.

 (2)教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教师把各个房间的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比赛看谁反应快。比如,教师说:?kitchen,学生迅速跑到老师黑板前,谁先碰到该单词的图卡,谁就是胜者。也可以让教师报单词,学生迅速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看谁的反应快。

 let?sdo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let?sdo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理解watch

 tv,redabook,takeashower和heasnack等指令的含义。

 (2)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做let?sdo部分的动作。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游戏:配对游戏

 教师把let?sdo与kitchen,livingroom等分别呈现在黑板上,选出一个学生a做教师,将其他学生分成两大组,然后每组选派出两个学生b、b。当学生a说一个口令时,学生b和b根据口令将let?sdo与相应的配对,最先正确配好的学生为胜者。

 let?ssing。

 听录音学唱歌曲。

 四、巩固与扩展

 (1)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游戏:听音画画

 教师说口令,让学生画画。

 drawabighouse.

 drawastudyinit,colouritred.

 drawalivingroom.colouritblue.

 (3)游戏: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涂好颜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设计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使用下列的语言:lookatmy?it?spink.it?sverybig.ithas?

 板书设计:

 unit4myhome

 study,bathroom,bedroom,

 livingroom,kitchen

 教学反思:

 1、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能够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任务性的教学途径下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中我利用录音机,等让学生听,说,指,让学生学生边听边指多做动作,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同学笑他,我虽然及时用眼神、语言进行鼓励,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认读、掌握、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序数词、月份、星期、描写天气的五个形容词;Whatdayisit?Itis______。Whenisit?Itis_____。How?stheweathertoday?Itis_________。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能力。能够把所学单词和句型灵活运用到日常口语交流中。

 3、情感目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二、重点、难点:

 Words:序数词、描写天气的形容词

 Phrases:Whatdayisit?It?s_______。Whenisit?It?s_______How?stheweathertoday?It?s________。

 三。教具:自制单词和句型卡片、单词和句型的幻灯片、录音机、磁带、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

 (1)、Greeting:

 T:Hello!Boysandgirls!Areyouhy?

 (2)、引入课题:

 T:Today,we?llreviewdays,months,ordinal number sand adjectives for weather。

 Step2:Review the days and the months。

 (1)、教师给学生放一首?星期?的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同时展示关于星期、月份的幻灯片。然后教师进行提问:

 T:Canyousaythedaysoftheweek?

 C:Yes。____________。

 T:Whocansaythefirstdayoftheweek?

 S1:Sunday。

 T:Verygood!Whocansaytheseventhdayoftheweek?

 S2:Saturday。

 T:Goodjob!

 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读一遍星期的单词。

 (2)、教师接着继续提问,进入月份的知识。

 T:Whichmonthisitnow?

 C:April。Verygood!

 T:CanyousaythemonthsfromJanuarytoApril?

 C:Yes。______________。

 T:WhocansaythemonthsfromMaytoAugust?

 S1:________________。

 T:WhocansaythemonthsfromSeptembertoDecember?

 S1:______________。

 T:Verygood!

 接着,教师让学生看着月份的幻灯片,一个接一个地朗读一遍月份的单词。

 Step3:Reviewtheordinalnumbers。

 (1)、Playagame:?Findyourfriends?。

 教师让12个学生拿着1到12的序数词卡片站到教室前面,卡片面向其他的学生(序数词的顺序要打乱)。然后,让另外12个学生拿着1到12的基数词卡片到教室前面去找相对应的序数词卡片。让拿着一对词的卡片的学生站到一起,让学生按顺序站好并读出1到12的基数词和序数词。(同时,教师要随时进行评价和纠正。)然后让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教师展示序数词的幻灯片。给学生总结一下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可以展示一个小Chant来说明。(First,second,third,特殊记,-th从four起,eight加?h,nine去e,拿来f代ve,ty变成tie。)

 (3)、提问:

 T:Whatdayistoday?

 C:TodayisThursday,Apriltwenty-fourth。

 T:Whatdaywasyesterday?

 C:ItwasWednesday,Apriltwenty-third。

 T:Whatdayistomorrow?

 C:ItisFriday,Apriltwenty-fifth。

 提问这几个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不顺利,可让他们进行讨论,然后再继续回答。教师还可让女孩子提问,男孩子回答。

 Step4:Reviewsixfestivals。

 展示六个节日的幻灯片。进行提问:

 T:WhenisNewYear?sDay?

 S1:It?sJanuaryfirst。

 T:WhenisChildren?sDay?

 S2:It?sJunefirst。

 T:IsSpringFestivalinMarchorApril?

 S3:No!

 T:WhenisSpringFestival?

 C:It?sJanuaryorFebruary。

 T:Verygood!

 Step5:Reviewphrasesaboutweather。

 (1)、教师利用当天的天气进行提问:

 T:How?stheweathertoday?

 C:It?ssunnyandwindy。

 (2)、教师展示关于五种天气状况的多个的幻灯片。进行提问:

 T:(Pointtothepictureofcloudy。)Isitsunny?

 S1:No,it?scloudy。

 T:(Pointtothepictureofrainy。)How?stheweather?

 S2:It?srainy。

 T:(Pointtothepictureofsnowy。)Isthisarainyday?

 S3:No,it?sasnowyday。

 T:(Pointtothepictureofwindy。)Isthisacloudyday?

 S4:No,it?sawindyday。

 T:(Pointtothepictureofsunny。)How?stheweather?

 C:It?ssunny。

 T:Verygood!

 接着,教师再强调一下这五个描写天气的形容词是在名词的后面加上y构成的。注意sunny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朗读单词。

 Step6:ClassClosing。

 Homework:Dotheweatherforecastrecordforoneweek。

 课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这节课,深感孩子们非常喜欢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不断地进行创新。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四)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能否上好课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上好课的前提。严密紧凑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处理好教材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具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相互关系,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良好的兴趣;如何引导他们掌握简单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引导他们将学到手的课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是我们聚焦的方面。那么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解决语言学习的矛盾,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放矢,本末分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经将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其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活动是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而服务的,我们在确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点之后,对着这个?靶心?(教学目标),来筛选非用不可,用了效果能更加突出和明显的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这样的活动的时候非得使用这些语言知识,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考到了教学内容,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往往活动具有了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产生了新奇感,也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其实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并不是任意组合的。我们应该有着清晰的组织线索: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字、词、句、章,读、说、听、写等。这种层次的步步为营地渐入,对于活动的难度与激烈程度也要适度增加,并能考虑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与主动性、启发性,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活动的叠加。

 三、调控有度,收放自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但是并不是总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以上的两个注意的原则之外,还有个调控效果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诸方面的因素。活动规则明确,动静结合,各种活动开始、开展和结束每个衔接都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步骤。例如学生的具体位置、语言、和谁合作都应该有良好的预设。另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手势等来调控。

 四、情感跌宕,启发创新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密切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控也是相当重要的。生动和谐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另外各种活动忌平淡类同,多用说、唱、猜、演、画、游等各种形式有序交叉,应该有起伏,让平淡和高潮错开,这样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另外各种活动之间的?合理的链接?有序的变化?会使课堂更加地有波澜。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多给学生自主猜测、想象、动手、合作完成的项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而不是活动中被动的木偶。如果?身临其静?未能?自得其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只有一次次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英语从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树立比较正确稳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才能真正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在点点滴滴的教学细节中用足功夫、用足心思,那我们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提高。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怎样来规划,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

 课题:简便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15页?16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

 2、较熟练地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

 4、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简洁美,享受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举整数、小数、分数例子各一个,并说出主要计算过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教师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一说是怎么想的?)

 1、口算:

 24? + ?57 + ? 2 - 1

 + - 1- - + - + ? 9 +

 2、 说说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板书课题(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练习)

 4、拆数练习:(练习后说说拆数的目的是什么)(凑整数,使计算更简便,快捷)

 9 3

 5、在□或〇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或符号,并说明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25?=□?(□?□)

 (2) ?=(□?□)?□

 (3) ?(15?)=□?(□?□)

 (4) 25?4=□?□+□?□

 (5) 7?=□?□〇□?□

 (6) 1?25=□?□〇□?□

 (7) 54?(- )=□?□〇□?□

 6、教师小结:这个练习让我们又一次与乘法的运算定律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乘法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而且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但在使用时,正确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三、深化练习:

 1、?我能行?,用简便 方法 计算:

 (- )?60 ?+? 25?8 ?(15?)?

 要求:随练与板演。做后评讲校对: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要想把计算做得又快又对,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按照一看,二找,三算,四查的步骤来解答,而能否简算重在审题,在计算中要做到瞻前顾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正确解答,才能使计算做得又快又对。

 2、?我当包公?:

 (1)计算27?正确合理的方法是( )

 A、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B、27?=(28-1)?=28?-

 C、27?=27-27? D、无法确定

 (2) +?+? +?+? +?+?

 =+ + = + ?( + ) = ?( 1 + + )

 =+ + = + = ?2

 = ( A ) = ( B ) = ( c )

 要求: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吗?你认为第( )种算法更合理,更简便一些。

 小结:通过这个练习,让我们看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在众多的算法中,我们要选择最优化的算法,才能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3、?考考你?下面各题怎么算简便就怎么算?

 ?101- ? 99 + ( + )?

 ?+ ?- 3?25 36? ( - )?

 要求:(1)学生合作小组学习。

 (2)学生汇报交流想法与学习成果。

 四、拓展练习:

 ?挑战自己!?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方法最巧妙?

 87 ?3/86 26? 32?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与想法,疑问都可以来谈一谈。

 六、布置作业:略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⑵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⑶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⑷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 总结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⑵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⑶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⑵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 反思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整、小数乘法计算简便和分数加、减、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有利于实际应用。

 本节课只是一节有关计算的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大胆猜想为依据,实例验证为手段,集体归纳为结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性的导,包括练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原以为学生已学过了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又只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掌握肯定不错。事实证明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错误率极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顾了这节课,发现我的教学是努力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整节课运用了让学生预习反馈,自主举例验证,尝试解决,交流讨论,自主总结等方法,课堂力求能让学生完成的教师决不代替,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却忽略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个最根本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没有例题,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地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何发挥教学的作用呢?怎样来培养学生灵活的简便算能力?经过反思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着手: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提问了多个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定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描述的清楚,倒是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轻车熟路,问为什么这样做,都是用字母表示定律来回答。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注重通过实际情境来分析算式,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运算定律。效果既会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能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用两种方法解体现了学生 思维方式 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出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从而建立起简便运算模型: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 经验 ,帮助学生理解所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其次,是混合运算与简算混淆,乱用简便运算,另外是分配律用错的最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观察画出运算顺序,这样大大减少了错误。

猜你喜欢:

1. 有关数学分数乘法的手抄报

2.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3. 数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教学设计

4.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

5. 四年级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6. 分数乘除法手抄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带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而应该是从更宽广的社会、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一)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教材第一章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我国省级行政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以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多方面了解让学生对我国有了一个初步而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地理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并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较果,我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并比较简单的知识为切入点

 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本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因此唤起学生的兴趣就由为重要。在第一课时中,我利用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从地理角度说出你们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你都去过我国的哪些地方?见到了些什么?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很好。在指出学生回答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回答好的做了充分肯定。根据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交流,培养协作精神,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发挥群体和个体的功效,自主学习并能掌握学习方法。

 二、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xx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相对位置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学习中国行政区划:通过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感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参入一些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地理知识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二)

 但是从试卷分析看,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既有我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毛病。下面我就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教学中综合性运用太少

 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块状的,分别属于不同的地理概念。比如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属于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属于自然地理;第四章则属于经济地理。一般教学中以讲授某一块内容为主,有时相应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例如:教学地势和地形时,顺带分析为什么前面讲到人口时,我国人口呈东多西少的格局?其实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这一教学模式在本学期并未过多使用,只是复习时候强调的比较多。所以主观题全部复习到了,可是得分率却不是很理想,除了24题连线题“长江通航问题和治理方法”达到xx%的等分率之外,其余题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本次测试卷难度适中,但是对于学生读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题目的要求比较高。由于地理平时没有考试,学生解题能力主要是靠练习册中的题目培养,因此理解能力有所局限。往往超出练习册题目标准的,学生就难以理解或知道解题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平时也应注意给一定的学案,锻炼相应的`题目类型。做到“养兵数日,用兵一时”。

  三、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开学初的地理教材分析会上,市地理教研组的沈老师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学应充分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即在教学中添加相应的乡土地理和实时生活地理,而并非到初二下半学期再来单独学习。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是这么做了,每堂课就尽可能多的穿插乡土、实时地理信息,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地理问题。真正达到自己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虽然这次题目出现在附加题,但也看出了如今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能部分学生由于时间紧、题量稍多等原因,完成该题的人数不是很多。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三)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四)

 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即将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课。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是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之后的课程。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算太难。

 通过认真备课思考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我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活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根据素质教育三要义的要求,活力课堂的活不仅仅表现为学生表面上的活跃,更应该是学生思维上的活跃。因而我在处理本节课时,注重放手给学生,通过语言或图像引发学生的思考,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

 2、重点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组间竞争交流来突破。根据不同环节不同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中心,共同探讨交流。基础问题和重点设置为A层,小组长负责要求小组内全员通过;能力提高的问题设置为B层,各小组根据各组情况,在完成A层的基础上,继续探讨B层。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又做到了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还突出了分层教学,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3、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古诗词导入,体现学科间的整合。

 4、注重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对学生地理学习两大基本能力的培养: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有了这两种基本能力,学生在地理学习时就不会觉得困难了。充分利用板图优势,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识图、用图能力,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5、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把地理能力运用于生活中。教学过程中多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学习地理,进而应用地理于生活。如,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农业,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自己所学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本地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

 6、课堂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在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做到松弛有度,详略得当。

 以后我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注意这几方面,积极努力实现教育的三要义,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具活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五)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弄玄虚而已。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六)

 转眼间快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中,八年级xx班、xx班、xx班、xx班、xx班共x个班级的地理教学,xx班的班主任及文综组的教研组长,任务繁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面对生源极差的现实,我感到压力很大。所以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首先,遇到了许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该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据;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能力目标: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难点: 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集体朗读)

 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罪孽 秩序 刹那 咄咄逼人 惶恐 休戚相关 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 :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三、推进新课。

 诵读文本,感知文脉。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

 (一) 解题,理清脉络

 对象:母亲、母亲、孩子

 内容:爱

 层次:母爱、父爱、孩子

 明确:

 1、 体验母爱(1-3)

 2、 感受父爱(4-7)

 3、 完善自身(8-10)

 (二)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学生自主解决,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

 明确:

 特点与区别:

 母爱①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 ①伟大,渴求。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

 父爱 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问题四: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差别的原因。

 母爱?童年时期 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 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小结:(初步得出弗罗姆观点,集体朗读)

 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问题五: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比较:前者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

 后者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

 通过此段说明,引出最后一部分。(问题引入)

第二课时

 (三)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

 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对文章进行小结,以时间和逻辑的顺序,分析了爱是一种能力。(对照板书)

 四、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 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

 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

 的亲情。

 3、敬爱的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4、尝试回答问题: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畅所欲言,深入探究)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

 我们再来听听弗洛姆的哲思箴言,看精彩语段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情感延伸,真情书写(课后作业)

 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爱?童年时期 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 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教学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有话说,话题更广,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冷场的局面变得热闹起来了!)。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首先介绍《爱的艺术》这部理论专著的主要观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自《爱的艺术》,通过对这部著作的介绍,学生知道了这部书主要讨论的就是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与人成熟程度有关的事情,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知道这些,对于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有指导意义。

 其次读课文,读课文我昂学生分三个步骤。第一遍粗读,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课文的思路。第二遍精读,第三编结合黑板上板书的问题在去读课文。关于这一课,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区别在哪里?3、母爱和父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的表现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4、什么是成熟的人?

 前两个步骤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我的课都是两节连排,所以第二节我就趁热打铁展开第三个步骤:

 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发言一直是我两个班上语文课的主要形式,根据学生的座位分布特点,我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人数在4?6人之间,我认为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一是不好组织,二是容易流于形式,同桌,前后桌三四或五六个人,讨论起来比较方便,意见也容易集中,。这一节课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我上节课布置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精心设计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节课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了上一节课读和思考的积淀,学生在讨论起来就有话可说。学生讨论气氛很活跃,而且也在切实地讨论,五分钟后讨论结束,一结束就有小组站起来展示他们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能力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课文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第二位同学回答的不错,但还不全面,接着就有同学补充,这个问题很快就清楚了。接着是第三个问题大家发言很踊跃,语言流畅、精炼,而且很有思路。这节课就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和踊跃的发言中结束了,学生们很愉快,我也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