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故事_开天辟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 开天辟地

拼音: kāi tiān pì dì

解释: 古代神话传说: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成语出处:《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

过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也累得倒了下去。

倒下后,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成为了最伟大的神。

扩展资料

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一部分学者认为,因为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但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的《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像。

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是代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男权取代女权成为社会最高权力中心,为维护父系社会的正统性,由汉末御用文人窃取女娲创世的功绩,杜撰出来的神话,如在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女娲传说中,传说与女娲传说有许多雷同之处。

如两者拨开混沌开辟天地,死后化为世间万物等。但因为神话早已深入人心,现在对其正统性只能持保留意见,期待日后研究史料找出确凿证据。

神话表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以人为本,宇宙由人开辟,由顶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巨人长得多么高大,说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现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人本主义的宝贵思想。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不息,劳动不息,就可以创造一切,这正是神话所显示出的思想光辉。

其次,人的本质在劳动,正是劳动使人类高于一切动物,区别于一切动物,神话实质上正是对人类劳动赞美的一曲最壮丽的凯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万物,正是神话最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