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必看的五十部**?

2.速求魂断蓝桥英文观后感,注意是英文!

3.阿甘正传观后感

4.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

5.小豹杜玛观后感

6.乱世佳人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7.《日落大道》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魂断蓝桥观后感1500字_魂断蓝桥观后感

In an afternoon,I he seen the film。I think the women is very unluck because she is a dancer,during that time,she can find a man who love her is very difficult,but the man is a warry,he has to the war,the woman think he is died so she is not wait he,but she is still love he,finally,she has to chance the death because she can not stand the she did things.

人生必看的五十部**?

1、《罗马日》主题曲《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是卡朋特乐队演唱的歌曲,始创于13年。理查德·卡朋特和约翰·贝迪斯为回应七十年代早期的怀旧风创作了这首歌曲。

2、《魂断蓝桥》主题曲《Auld lang syne》,在中国各地普遍称为《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曾被不少经典**引用,在由费雯丽主演的经典**《魂断蓝桥》中,此曲被用作为主旋律。

3、《乱世佳人》主题曲《my own true love》,中文名《我之真爱》,又名《我的真爱》。由Nana Mouskouri(娜娜·穆斯库莉)演唱。

4、《廊桥遗梦》主题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中文名《此情永不移》,也译成《痴心不改》。这首歌演唱版本众多(Glenn Medeiros、杜德伟等等)。原唱是黑人爵士乐手George Benson。

扩展资料

歌曲获奖情况:

1.《Yesterday Once More》曾入围奥斯卡百年金曲,在美国Billboard榜单和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上都得亚军的成绩,名列13年的国际公信榜单曲排行榜和美国Billboard Easy Listening第一位,现在这首歌已成为永恒畅销单曲之一。

2.《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最高爬到了全美单曲排行榜第12位,但在海外的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拿到了冠军,这首歌在台湾也是红遍大街小巷。

速求魂断蓝桥英文观后感,注意是英文!

001.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1935) 虽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爵士的教育总是幸福的。 002.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经以为不笑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白痴,另一种是资产阶级。 003.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对南北战争没有感觉是很正常的,整部**中就数火烧亚特兰大令你最兴奋。 004.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 虽然总有顽固的人要翻案说该片不是经典,但经典又没有正式标准,正如你能说它不是,我也能说它是。 005.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爱这部**会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万别说那首《卡萨布兰卡》是片中的主题歌或插曲。 006. 《罗生门》Rashomon(1950) 命运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这部**变成了**的教科书。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声想起,背后是一句绝望的台词——“贼的儿子是贼”。 008. 《罗马日》 Roman Holiday(1953) !!!!! 这是曹乐特别喜欢的一部**。闲暇之时,不高兴的时候看一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所有都市童话中的第一经典,后来的模仿者越爱玩花样,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无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这部旧作令人绝望:无论怎么装酷,我们都无法比半个世纪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闹天宫》 (1961) 孙猴子的面具成为每个少年的梦想。 011. 《小兵张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别人家的烟囱,只是到处都没有烟囱。 012. 《地道战》(1966) 从父辈那里遗留下来国产战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外国喜剧片,人均完整看过5次。 014. 《毕业生》 The Graduate(1967) 达斯丁·霍夫曼并不是本来就这么老的,他不但年轻过,还曾经把一段畸恋演绎得无比纯情。 015.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1) 跟其他许多**一样诞生于70年代,但没有多少70年代的**可以被称为“大师级”。 016. 《桥》Bridge(11) 直到听到“啊朋友再见”的原唱才体会到自己是那么喜欢战争片。 01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2) 关于一个男人和5个女人的战斗故事片,像苏联一样悲伤。 018. 《教父》The Godfather 坏人也有“好的坏人”和“坏的坏人”之分,这个概念不是小马哥首创。 019. 《佐罗》Zorro 还记得小时候扮演蒙面侠佐罗的快乐,因为剪烂床单而被妈妈打得屁股仿佛还隐隐作痛。 020. 《老枪》(15) 第一次看见那么神奇的镜子,站在它的后面,看得见敌人,敌人却看不见你。 021. 《追捕》(16) 男人喜欢“真由美” ,女人喜欢“杜丘”,应该没有人喜欢横鹿镜二。 022. 《卡桑德拉大桥》Cassandra Crossing(16) 致命,阴谋,建筑物的崩塌——这些元素永远受到商业**的青睐。 023. 《洛奇》Rocky(1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龙和奥斯卡最佳影片联系起来依然显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机》Taxi Driver(16) 这是罗伯特·德尼罗真正的佳作——到了我们看**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个抽象的符号。 025. 《星球大战》Star War 每次打开手电筒,我们都会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响的光剑。 026. 《超人》Superman(18) 切记主角的动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鲁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现在这样。 027. 《小花》(19) “哥泪花流”,唱着唱着就有点**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丝》Tess (1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头上等待被捕的样子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 029.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欲望。 030. 《四个小伙伴》(1981) 很多年以后,发现何勇也是里面的一个小伙伴。 031. 《》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对于张学良这个人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胜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机里听**配音的广播剧都让人激动,之后习惯了电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旧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时间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断女孩的美。 034. 《火烧圆明园》 (1982) 多么想用高压水龙头去扑灭那场大火啊。 035. 《牧马人》(1982) 都快记不起来了,伤痕文学真的是要成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时候特别孤独的朋友,**里那个叫“木头”的女孩让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这个**放了以后,又专门拍了个电视告诉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学武,**不是现实。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长得丑也可以是可爱的,这一点美国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像兰博一样身怀绝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从**院到露天**场,一天看了3次,所以记得那个“大丈夫”。 041. 《霹雳舞》(1983) 为什么下班途中还要浪费半分钟时间,驻足观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们看起来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环》() “小北京”牺牲的时候感觉最难受。 043. 《黄土地》 (()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义,“第五代”确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马哈鱼档》() “岭南派”**风格展现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陈浩南、山鸡算什么,人家的街头义气是这样表现的,人家的古惑仔**是这样拍的。 046. 《未来战士》The Terminator() 少有的续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而且在电器商场看到的机会最多,它被用作检验视效音效的标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够的中国功夫,足够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势重复着同样的主题。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学校组织集体观摩,回去写了观后感。 049. 《芙蓉镇》 (1986) “豆腐西施”这种形象以后很多的用在文学创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话》 (1986) 能够在银幕上见到陈百强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且这个爱情故事不太烂。

阿甘正传观后感

Waterloo Bridge (1940) - full review!

Directed by Mervyn LeRoy, based on Robert Sherwood's play, with a screenplay by S.N. Behrman, Hans Rameau, and George Froeschel, this classic, tear-jerking wartime love story, starring Robert Taylor and Vivien Leigh (reportedly her forite), was Oscar nominated for its B&W Cinematography and Original Musical Score.

Leigh plays a melancholy dancer, Myra, who meets soldier Roy Cronin (Taylor) during an air raid in World War I London, just before he's to be shipped off to the front. Given a 48 hour lee, the carefree & romantic Roy, captivated by her beauty, sweeps Myra off her feet until she too (for the first time in her life?) is optimistic about their future. He receives permission from his uncle the Duke ( C. Aubrey Smith) to marry her. Unfortunately, per some red tape, they are unable to wed before Roy must lee for France. Myra attempts to return to the ballet, but her stern taskmaster (Maria Ouspenskaya) refuses to accept her back into the company, and fires fellow dancer Kitty (Virginia Field) for her outburst in support of her friend.

Myra and Kitty take an apartment together where they struggle to make ends meet until Roy's mother, Lady Margaret (Lucile Watson), who had been working with the Red Cross, is able to come for a visit. Just before this meeting, however, Myra reads Roy's name on a casualty list in the newspaper. Stunned and in shock, Myra is unable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her would-be future mother-in-law (why wouldn't she share with her what she'd just read?!). After being consoled by the restaurant's hostess (Norma Varden, uncredited), Myra returns to Kitty who supports her financially during her depression by the only way a girl who can't find a job otherwise can. Soon, Myra comes out of her funk and realizes that Kitty has been selling herself to soldiers on lee. Naturally, she then joins this oldest profession herself. Tom Conway is the uncredited voice one hears as her first client.

Later, as Myra is "greeting" the latest batch of soldiers arriving from the front at the train station, she sees Roy. Apparently, there was a reporting error made when he'd lost his dog tags. Ignorant of what's transpired in her life, Roy is thrilled to see Myra and figures they'll just pick up where they left off. Promising never to lee her again, Roy insists on taking Myra to their country estate, to more properly introduce her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 Though Myra struggles with what to tell Roy of her recent past, she also sees an opportunity to finally "make it" and promises Kitty, before she lees, to set her up well when she returns.

Though things do not go smoothly initially at the Cronin estate for Myra; some of the local families had hoped Roy would marry one of their daughters and are not very accepting of the newcomer from outside their caste. However, with help from Lady Margaret, who'd given her another chance per Roy's obvious love for Myra (and vice versa) and the Duke, who insists on a showy dance with her, Myra is accepted. It is at this point that Myra's conscience gets the best of her and she comes clean to Lady Margaret, whom she asks never to tell Roy. Myra then departs early the next morning, leing Roy clueless.

*** SPOILERS ***

Of course, Roy must find out what hened to the love of his life. He returns to London where he finds Kitty. Convinced of his love for Myra, Kitty reveals the truth of Myra's nightlife to Roy by taking him on a search for her through one seedy bar after another. Meanwhile, Myra is on Waterloo Bridge, where she's seen giving up; she walks rapidly past several troop trucks as they drive by before she throws herself under the wheels of one of them. The film ends with (now) Colonel Roy, many years later at the beginning of World War II, fingering the good luck charm Myra had once given him.

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

《阿甘正传》观后感(一)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题记

 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是不幸的,它的人生中充满了上天的不公,让他与常人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上天赋予了这个被人们称为"傻子"的不幸儿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颗无论受过多少洗礼与挫折依旧会洁白无瑕的.心。阿甘是坚强的,他面对母亲的离去,面对妻子的逝世,用快乐冲淡自己的悲哀。阿甘是勇敢的,面对纷飞的,他为了占有不顾一切,阿甘是守信用的,为了曾经的一句诺言,他把自己的已故朋友的遗愿最终变成了现实。阿甘是执着的,他为了属于自己的爱与善良,从来都没有去伤害过任何一个人,所以上天富裕这个"傻子"的礼物比他的不幸要得多。

 成功的阿甘,他的智慧不在于有多么的精明,也不再有多么的伟大,仅仅在于他那颗永远善良的心。因为他坚定着善良的本质,坚定这善良的方向。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一根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舞,无论飞过多少地方,依旧洁白无瑕。

《阿甘正传》观后感(二)

 如果说《乱世佳人》、《魂断蓝桥》以及《罗马日》等一系列经典之作已经是作品中的极品,让全世界的观众魂牵梦盈;那《阿甘正传》就是涓涓细流,令人滴荡心脾,感悟至极!怎会如此直观地表达出如此深奥的人生哲理;怎会如此平白地刻画出如此多彩的人生呢!这就是“匠心”所在,正所谓“淋漓尽致”!绝对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后的公论。之所以说“读”完了他———阿甘,是因为“读”是感观和心灵共同完成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完成需要品味和感悟。

 在外人的眼里,童年的阿甘就是一个智商只有75(而正常孩子的标准是80以上)的弱智儿,他没有朋友,交谈的唯一对象是妈妈,后来结识了有着心灵重创的小女孩“珍妮”——他整个童年的唯一朋友,这部作品里,“珍妮”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他窜起了阿甘简单而多彩的人生。

 阿甘的童年,做的最多的就是为了躲避同龄伙伴的欺负,在“珍妮”的鼓励下不断地“跑”,“跑”成了阿甘的本能活动,他不抱怨,不自卑,就是一味的跑,跑,到哪里都是跑,终于,他跑到了极致,他跑的“像风”一样,他跑至青年,跑进大学,跑进橄榄球队,球场上,他从不思想,场外的人都在喊:“傻子,快跑!”他不介意别人的喊叫,跑得淋漓尽致,就连喊他傻子的人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奔跑速度,他成了了不起的傻子,还得到了总统的召见。

 青年的阿甘参加了越战,在阿甘的眼里,事情就是事情,没有大小轻重之分,打仗就是打仗,他没有高尚到去想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他只记住临行珍妮的嘱托。阿甘的朝前跑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跑,不仅救了他自己的命,还救了他多位战友的命,救人时的阿甘,仍然是什么也没想,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救他在这只队伍里的唯一朋友——“步巴”,寻找“步巴”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战友他都一一救出,但他还是无力回天,他的好朋友没有逃离战争的厄运,临终留下不能等到战争结束作虾船船长的遗憾,死在阿甘的怀里,从此,作虾船船长就是阿甘的下一个人生目标,似乎,此时的阿甘是唯一在行动之前有动机的一次,但这也是笔者牵强相加的,他旨在做眼前的事————救战友!并为此负伤,驻进医院。

 影片里,阿甘的执卓无处不在,在医院里,病友教会阿甘打乒乓球,从此,阿甘练球到痴迷,终于他又把乒乓球练到极致,代表美国参赛,且再次受总统的召见。退役后的阿甘,没有常人所必经阶段——空虚、失落等等,而是用他所有的积蓄买下一艘船去完成战友的临终遗愿。并不是阿甘的生活里都是一帆风顺,没有挫折,而是阿甘的执卓使挫折不成其为障碍,初时捕虾,都是网网落空,如换了常人,也许早已灰心丧气,明锣收兵,但阿甘不会,他只知道向前“跑”,在阿甘的信念里就没有向后退缩的概念,无论如何,就是向前,向前!这也正是简单的阿甘的不平凡之所在,也正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要学习和借鉴的“阿甘精神”。终于有一天,执卓的阿甘撒下的网装满了鱼虾,从此他的虾业公司蒸蒸日上,发展壮大。而此时的阿甘却抽身离去,一心一意的做起了修剪草坪的工作。这又是“阿甘精神”的另一个方面——永远是一颗平常心,可以说这是常人无法或很难做到的。

 阿甘的执卓在影片里还有隐晦的一条线在体现,那就是阿甘对爱情的追求,于阿甘,“珍妮”早已走进了他的生命,尽管对方多次走出他的视野和生活,但她从未走出过阿甘的心里,阿甘对珍妮的爱,是一种超脱和大气,优秀而帅气的阿甘完全有另一种选择,但那就不是阿甘了,不是纯粹的阿甘了,而编者也正是要坚定观众心向执卓的理念,所以阿甘赢得了幸福甜美的爱情,尽管它是那样短暂,但却是永恒,是生命的延续,是“阿甘精神”的发扬。

 影片是从阿甘,这个所谓的“傻子”的视角,用简单的方式演绎复杂多变的百态人生,没有说教式的情节堆砌,而是用人性化的平白直述,引人入情入理,感悟人生。

 影片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从阿甘这一平民的角度记录了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肯尼迪总统的被暗杀,到越战,以至于后来的里根被刺。在阿甘的世界里,以上的所谓国家大事发生就是发生了,影片没有多施半点笔墨去渲染,相反只是以阿甘之口平平淡淡一带而过,从而说明一个道理,写就历史的不仅仅是人所瞩目的“大人物”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时期一段历史的主人公和见证人,影片推崇的就是阿甘的执卓精神和平淡心镜,做好眼前的事,一直朝前跑,灰心沮丧无济于事(影片里的丹少校就是从反面来衬托阿甘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不知不觉中你的言行便是生活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进而影响带动你身边的人,形成一种精神,影响整个民族,推动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影片中阿甘跑,最后随着他往前跑的人越来越多的寓意所在。

 阿甘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更体现了这部作品的积极作用,阿甘精神就是我门生活中应该尊崇的信条,向这个方向所做的努力,就是积极人生的体现,也许言过其实,但确是有感而发!感悟阿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灵魂的净化过程,也许还会空虚,也许还有寂廖,但毕竟没有沉沦下去,毕竟有过积极的修正和努力,至于结局,会有千种万种,但那很重要吗?看看阿甘就知道了。此时,我很满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感悟“阿甘”,领略净化,小结人生。所以还要感谢那位友人,愿你一切都好,充实快乐!另外还要感谢在我生命历程中所有给予我关爱的人们,谢谢你们!我会一直向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小豹杜玛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 篇1

 “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斯佳丽站在红黑色的土地上,带着一颗从疲倦中苏醒的心,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昏黄暮色刻画出她倔强的美丽轮廓。

 《乱世佳人》,这部著名的外国名著,在我第一次阅读它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和震撼。那时的我,才十岁。懵懂年幼的心,即使并没有完全了解这本书的深切内涵,却也为之折服。随后的几年,我总会不时再阅读一次,重新品味。如今,我不能说我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内涵,但多多少少,我也有了自己看法。这本书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如相貌出众、敢爱敢恨的斯佳丽,温文尔雅固、守传统礼仪的阿希礼,贤淑端庄、心地善良的玫兰尼,粗犷豪放、具有独特处事哲学的巴特勒等等。这部看似通俗的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在这部书中,既描写了在战争中永恒不变的'爱情,又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更令人感动的,便是没被湮没的友情。这如此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的人性光芒依然夺目,甚至被血与泪洗涤得更为晶莹剔透,更为崇高至上。

 当斯佳丽得知母亲死于疾病,父亲因此疯了的时候,她毅然离开了安定的小城,回到了烽火四起的庄园,用她稚嫩的双肩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不再是流连于各种舞会的花蝴蝶,不再是娇纵人性的千金大**,她,开始了通彻心扉的蜕变。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种,一双白嫩的手变得枯黄,长满了代表成长的厚厚的茧。她,累了。可是,她却不能停止,整个庄园的人都离不开她。她多想像以前那样,听到母亲温柔的声音,在父亲的怀抱尽情撒娇。可是,一切,都因战争而改变。母亲病逝,父亲神志不清,两个姐姐还是如此懵懂无知。想到这,斯佳丽擦掉了两颊的眼泪,在骄阳下重新开始劳作。

 这是这部书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曾经娇生惯养的斯佳丽,曾经沉爱不能自拔的斯佳丽,曾经骄傲幸福的斯佳丽,斯佳丽,这个美丽的女孩,在战争中并没有倒下,而是依然以骄傲的姿态,生活于生活之上。每一次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一旁冷冷嘲笑的时候,斯佳丽都无畏地去面对。粮食没了,她到废墟下去挖,直至手指出血也不放弃;辛苦种了一季的棉花被炮火烧了,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做起了令人不屑的“女商贩”;与最爱的男人巴斯特的小女儿因骑马摔死了,她悲痛欲绝,但还是理智地准备了后事……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战胜了一个个如大山般沉重的困难,外表柔弱的她,藏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充满信念的心,一颗令人无法不动容的人。

 战乱后,废墟连连。而斯佳丽,宛如盛开在废墟上永不颓败的花朵。开到荼蘼,芬芳馥郁,氤氲开来,温暖了这个四季,这个战乱里的四季。

 生活总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四处危机四伏。可是,只要我们具备“斯佳丽式”的美丽心灵,荆棘会变成鲜花,陷阱会变成糖果。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抓住并战胜它,生命的财富便是如此积累而来。

 别灰心,别气馁,“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乱世佳人观后感1000字 篇2

 费雯丽真美。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对我说,漂亮和美完全是两个概念,你可能很漂亮,但并不一定美。可费雯丽真是美。两部影片《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都是费雯丽主演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一部彩色,一部黑白,《魂断蓝桥》里的费雯丽还很年轻,《乱世佳人》里的费雯丽抬头总是有皱纹,但魅力依然不减,所以才有“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的说法。

 对家乡的信仰。有人说,在人们心目中出生的地方永远赋予我们任何事物都无法比及的情感,这种情感会是我们所有勇气和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回到那里时会有一种轻松和幸福的感觉。所以,当战火纷飞、满目苍夷的时候,斯嘉丽冒着生命危险要回到桃瑞园;当瑞德离开她的时候,她也要回到桃瑞园,她相信桃瑞园和土地将给予的她生的力量和爱的力量。而瑞德,一个利益至上的商人,明明知道南方将土崩瓦解,仍然弃商从戎保卫家乡;当宝尼去世,一切希望破灭的时候,他仍然选择回到他的出生地。

 勇敢坚强的斯嘉丽。很少文学作品那么去表现和刻画一个女主角的缺点的。从开篇到结尾,斯嘉丽的自私、虚荣、精明、刻薄,不择手段就表现得一览无余。可另一点也毫无置疑,斯嘉丽也是勇敢坚强的。为坚定的,虽然是迷茫的,但至少是真心付出,至始至终的;为了保卫家人保卫故土,不顾一切的掩饰柔弱、用智慧反抗战争。她从一个自私、爱漂亮、爱玩的不谙世事的小女人,在短短的一部**中,蜕变成一个热爱自己家园,扛得起责任和包袱的勇敢而又智慧的女性。

 理智深情的白瑞德。玩世不恭的白瑞德从来没有掩饰过对斯嘉丽的爱慕,也没有掩饰过他不想结婚的念头。可是,他最终对斯嘉丽说,我不能再等了,我不能看着你把自己嫁来嫁去。上大学的时候,寝室的全员看一部韩剧《夏娃的诱惑》,男主角尹相哲被大家公认为完美男人,帅、多金、有地位,最重要的是经得起诱惑,白瑞德是可以和他比拟的。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这是片尾斯嘉丽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说得一句话,前段时间曾经作为qq签名,当时有人还笑话我用英语,如今,想让他再笑话也不知道等到何时了。可是,不管怎么样,明天终究是新的一天。

乱世佳人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爱,是不会消失的——《小豹杜玛》观后感 一直喜欢看国外拍的影片,不管是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浪漫的爱情片,还是人与

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片。喜欢的是一种感觉:自然,流畅,如溪流潺潺。曾经深深感

动过的,诸如《魂断蓝桥》、《人鬼情未了》……。不像国内某些影片一样因为要刻

意表达什么而故作矫情,也没有因为想拖住观众的目光而赘述连篇。——看一部优秀

的影片,就像是在读一首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韵味无穷的散文诗。一如这个冬日的午后

我所看到的影片——《小豹杜玛》。

很久没有看这样的影片了。这是在儿子的一再央求下才看的,没想到,却让我无

意间遭遇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当眼睛再度邂逅一种真实的美丽与温馨,心灵亦悄悄然

再次与感动相约。

《小豹杜玛》,一个讲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故事。故事中那份因超

越了人性的自私与狭隘而深沉阔大和美丽辽远的爱,那份闪烁于自然展开的情节中的

人性之真之善,在小男孩赞恩执意要送小猎豹杜玛回家的坚定的目光中流露出来,在

小豹杜玛与小主人赞恩亲密无间的相处中彰显出来,在瑞布与赞恩历经生死际遇而成

患难之交的真挚友情中凸现出来……像一首旧日里曾经喜欢的老歌的旋律,在空气中

缓缓流淌,不经意间就轻轻触及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一种久违的感动,让我在不觉

间已是泪流满面。

片中的男主人公赞恩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爸爸一起在野外

遇到了一只迷途的还在嗷嗷待哺中的小豹子杜玛,然后把它带回家精心喂养,并在朝

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感情。然而就在杜玛一天天长大,赞恩的爸爸刚刚与赞恩

商议并定好了要送杜玛回家的之后,却突然病故,撒手而去了。此处打动人心之

处,就在于导演只用了淡淡的一笔,没有张扬没有铺排,甚至毫无声息地,就让一个

充满慈爱与温情与儿子如朋友般相处的父亲,悄悄地却也是永远地走出了我们的视线

一个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不由得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影片中亲人哀悼的一

幕,与昨日三口之家还其乐融融幸福浓浓的味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对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赞恩来说,父亲的突然离去,使他不能从失去父爱的悲痛

中走出来然而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父亲虽然到了另一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却已深深

扎根于自己心灵深处就像影片最后赞恩所悟出的:爱是不会消失的,尽管时间会流逝

地点会转换,纵然终有一天,我们至爱亲人也会离我们远去……。

影片时时刻刻在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因为父亲早已播下了一颗爱的

把爱的火炬传递给了儿子,小赞恩才会历经艰险而依然意志坚定,任何困难都没有动

摇他要把杜玛送回家的信念。也许在我们中国,是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驾车

独自一人穿越荒凉的戈壁滩,穿越猛兽出没狮狼成群的原始森林,而最终实现了自己

的夙愿。但小赞恩做到了。这并未引起我的怀疑。仿佛就是如此。本应如此。我想,

这就是因为影片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种人性的真实之美的缘故吧,它让你无暇

去顾及一些此主题之外的东西。比如赞恩在戈壁滩上遇到的瑞布的转变。瑞布心怀一

个发大财成大业的野心,而狠心抛下了自己的妻儿,背井离乡出去淘金。不同的目标

却在相同绝境中的相遇了,这就使他和小赞恩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困境中相互依存成

为他们得以求生的必然。然而他想利用赞恩和杜玛发财的居心还是在交谈中被聪明的

赞恩识破了。当他被发财的梦想冲昏了头脑而险些命丧洞中,被赞恩所救,也许就是

那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刹那,使他猛然醒悟了世上原来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于是,在后来他舍命保护赞恩送杜玛回家的故事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

—是的,爱可以复苏一个人的良知;爱,是暗夜里的一星微火,他的光亮能洞照一个

人灵魂中的黑洞,能促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战胜阴暗,教人自省,爱是会传染的!

影片的最后一幕,也是感人至深的,小赞恩在经历了这样一场与父亲的生死分离

与小猎豹杜恩的永久分别后,最终也悟出了爱得更丰富的含义,他理解了妈妈,回到

了妈妈身边。如他回忆时所白:我本想是带杜玛找到他的家的,没想到,杜玛却把我

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最后,又带我找到了我的家。“我的家”,在此实际上是指

心灵漂泊的结束。和重新付出自己另一份爱的开始。——死者长已矣,生者当珍惜!

看完影片,心的一角仿佛被淬然击中,一曲爱的旋律轻轻萦绕于耳畔,心被爱的

空气整个地裹住了。于飘飞的时光里静静凝思,细细咀嚼着生活中每一份爱的滋味,

不禁默然低吟:爱是一团火,融化着自私与冷漠的坚冰;爱是一线光,照亮着每一个

阴暗的角落;爱是一缕风,吹绽着每一朵良知的花朵……。

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寄身于我们呼吸的每一寸空气中!——尽管时间会流逝,

地点会转换纵然终有一天,我们至爱的亲人也会离我们远去……。

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日落大道》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大约一年前,我读了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现在又把**看了一遍。**很长——3小时53分钟,不愧是一部华丽的舞台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乱世佳人 观后感 ,希望你喜欢。

乱世佳人观后感1

《乱世佳人》这部**,最最让我们纠结的,就是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爱情。郝思嘉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无数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一心爱着的只有卫希利,但她心爱的男人拒绝了她的表白,娶了另外的女子。白瑞德与郝思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十二橡树园,卫希利的家,白瑞德对郝思嘉一见钟情,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特别的女人。他说,因为了解她,因而仰慕她。

他爱她,爱得疯狂,爱得热烈,也爱得隐忍,爱得卑微。他知道她心中爱的是卫希利——尽管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他知道她不爱他。他尽量藏起自己的爱,表现得无所谓,就仿佛他没有多爱她,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调戏她,只是为了好玩。他不愿承认自己爱她,虽然他也有深情表白过:“我爱你,哪怕是世界末日我还是爱你。我爱你胜过任何我爱过的女人,我等你久过任何我等过的女人。”,但他因爱而卑微,而胆怯,所以求婚时,他说了:“我爱你不会比你爱我多多少。”

郝思嘉结了两次婚,当了两次寡妇,才嫁给了白瑞德。白瑞德给了郝思嘉所有她想要的,让她过上了比以前更富有的生活,以此来表达他对她的爱。但是他发现,郝思嘉仍然深爱着卫希利,这让他嫉妒得发狂。他又一次收起了自己的爱,对郝思嘉恶语相向,带着女儿邦妮离家出走。嫉妒蒙蔽了他的双眼,取代了他的理智。如果他清醒一些,就能看到在他带着女儿回家时郝思嘉的兴奋;如果他理智一些,就能发现郝思嘉对他的感情。但他没有,他只是不理智地在得知郝思嘉怀孕后掩盖了自己的喜悦,说出了让郝思嘉伤心的话,也害她失去了孩子。

乱世佳人观后感2

主人公斯佳丽坚强勇敢,敢于反叛传统,不理会他人的舆论,这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在南北战争的混乱下,她是适者,她冷酷精明,所以才能不再饿肚子有安全保障,但是同时她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说爱情亲情友情和荣誉,所以看完我也是很矛盾的,有的就必有失,她是强者但精神空虚,那些吃不饱肚子的人彼此之间却有浓厚情谊和事业理想,到底谁才是赢家?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

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 教育 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乱世佳人观后感。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乱世佳人观后感3

大约一年前,我读了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现在又把**看了一遍。**很长——3小时53分钟,不愧是一部华丽的舞台剧。

这部**情节和原著很符合,而且看着更让人震撼。 故事 发生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我也特地去网上搜索了一番。为了更好的看这部**,我觉得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以下几点:时间,参战双方以及结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间为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参战双方分别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美利坚联盟国;其结果是北军获胜,废除奴隶制。)

**中女主郝思嘉的情感是一条主线。她美丽高贵又傲慢。想要极力展现她的年轻与美貌。当然她也会因为别人对她的偏见而伤心,最重要的是她自认为她十分热爱阿希礼,但是表白被拒。我想正如瑞德说的那样,阿希礼和郝思嘉不是同一种人,也许郝思嘉爱着的只是她自己幻想的人,不可否认,阿希礼温文尔雅,有一种忧郁而清新的气质,不同于其他爱慕者,阿希礼暧昧而神秘,但这也反映了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空想主义,他害怕面对现实,还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郝思嘉第一次嫁人是因为阿希礼结婚,她一气之下嫁给了她的爱慕者之一,可是后来她的丈夫死于南北战争,她成了寡妇。第二次嫁人是她抢了妹妹的情人,当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金钱。但是,也许她有争夺男人的潜意识。第三次白瑞德娶了她,可是她似乎忘不了阿希礼。经历一番爱恨情仇之后,结局是她向他示爱,他还是离开了。

乱世佳人观后感4

读书的时候观后感、 读后感 是老师比较喜欢布置的作业,相对而言,读后感写得多,观后感写得少,因为学校统一组织看**的时候少。 最近找了两部曾经看过的老片子来看,剧情一样,看得心情和感受完全不一样,写观后感,慰寂寥。

费雯丽真美。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对我说,漂亮和美完全是两个概念,你可能很漂亮,但并不一定美。可费雯丽真是美。两部影片《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都是费雯丽主演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一部彩色,一部黑白,《魂断蓝桥》里的费雯丽还很年轻,《乱世佳人》里的费雯丽抬头总是有皱纹,但魅力依然不减,所以才有“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的说法。

对家乡的信仰。有人说,在人们心目中出生的地方永远赋予我们任何事物都无法比及的情感,这种情感会是我们所有勇气和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回到那里时会有一种轻松和幸福的感觉。所以,当战火纷飞、满目苍夷的时候,斯嘉丽冒着生命危险要回到桃瑞园;当瑞德离开她的时候,她也要回到桃瑞园,她相信桃瑞园和土地将给予的她生的力量和爱的力量。而瑞德,一个利益至上的商人,明明知道南方将土崩瓦解,仍然弃商从戎保卫家乡;当宝尼去世,一切希望破灭的时候,他仍然选择回到他的出生地。第一 范文 网

勇敢坚强的斯嘉丽。很少文学作品那么去表现和刻画一个女主角的缺点的。从开篇到结尾,斯嘉丽的自私、虚荣、精明、刻薄,不择手段就表现得一览无余。可另一点也毫无置疑,斯嘉丽也是勇敢坚强的。为坚定的,虽然是迷茫的,但至少是真心付出,至始至终的;为了保卫家人保卫故土,不顾一切的掩饰柔弱、用智慧反抗战争。她从一个自私、爱漂亮、爱玩的不谙世事的小女人,在短短的一部**中,蜕变成一个热爱自己家园,扛得起责任和包袱的勇敢而又智慧的女性。

乱世佳人观后感5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费雯·丽饰)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礼(莱斯利·霍华德饰),但艾希礼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梅兰妮(奥莉薇·黛·哈佛兰饰)。斯嘉丽赌气嫁给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

南北战争爆发后,查尔斯上前线并战死。斯嘉丽成了寡妇,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礼。斯嘉丽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相识,但拒绝了他的追求。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斯嘉丽成熟了不少。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但正巧梅兰妮要生孩子,斯嘉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战后斯嘉丽在绝望中去找白瑞德借钱,偶遇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保住家园,她勾引弗兰克跟她结婚。弗兰克和艾希礼加入了反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礼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回到梅兰妮身边。斯嘉丽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到邦妮身上,他跟斯嘉丽的感情却因她忘不了艾希礼而破裂。斯嘉丽再次怀孕,但在和白瑞德的争吵中滚下楼梯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斯嘉丽言归于好,不料就在这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

与此同时梅兰妮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礼和儿子托付给斯嘉丽,斯嘉丽不顾一切扑向艾希礼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转身离去。

乱世佳人观后感6

乱世佳人改编自经典名著《飘》,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全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与白瑞德的 爱情故事 ,以及梅兰妮、艾希利等人发生的故事,以下是我看完后的感慨。一颦一笑,好似一株亭亭玉立的兰花。

斯嘉丽一出场,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跟随她去了。费·雯丽的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思绪联想到那句“这世间竟有如此标致的美人!”。费·雯丽凭借美丽的外表、高超的演技,将她和斯嘉丽这个人物紧紧结合,仿佛都可以将斯嘉丽的灵魂传神地演绎。

斯嘉丽可以在宴会上吸引所有绅士的目光,似乎没有哪儿个人可以忍住不去看她。仗着她漂亮又有魅力,她肆无忌惮地和绅士们调情。然而,年少的斯嘉丽却深爱着艾希利。就算艾希利选择和梅兰妮结婚,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等待着艾希利回心转意。为了艾希利,多次拒绝白瑞德;为了艾希利,放弃了尊严。但也是为了艾希利,她尽心尽力保护着梅兰妮,克服种.种困难,在战火中保全了性命,活了下去。她生性洒脱,无拘无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穿梭在每个人的视野中,撩拨每个人的心弦。最打动我的,是斯嘉丽的真实。

她所处的时代,女人被“淑女”的条条框框束缚。但她却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不顾世俗的眼光。在她那里,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在守丧期,她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与白瑞德跳舞;为了庄园的再次繁荣,勾引自己妹妹的爱人。这种勇气,在当时可能是很少见的。

斯嘉丽不喜欢梅兰妮,因为她觉得梅兰妮软弱、善,在其他人面前毫不掩饰对梅兰妮的厌恶。

乱世佳人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相关 文章 :

★ 观看《乱世佳人》观后感5篇范文

★ 《乱世佳人》500字读后感5篇精选

★ 乱世佳人的观后感范文4篇

★ 观看《乱世佳人》观后感5篇长篇范文

★ **乱世佳人观后感范文5篇

★ 乱世佳人观后感

《日落大道》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0 黑白片 110分钟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比利·怀尔德 编剧:查尔斯·布雷克特 比利·怀尔德小D·M·马什曼 摄影:约翰·塞兹 主要演员:威廉·荷顿(饰乔·吉利斯) 格洛丽亚·史璜逊(饰诺玛·德斯蒙德) 埃立克·冯·斯特劳亨 (饰马克斯·冯·梅耶林)

本片获1950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创作剧本、最佳艺术指导——布景装置(黑白片)、最佳配乐剧情片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配乐四项金球奖

剧情简介

在好莱坞明星聚居的洛杉矶日落大道,默片时代的红星诺玛·德斯蒙德的宅院发生了一起。死者是名叫乔·吉利斯的青年。现在他倒伏在游泳池里……

乔是俄亥俄州人,抱着当作家的美梦来到好莱坞。他在派拉蒙公司混到一份差事——每周写出两个**故事供制片厂拍二流影片用。最近他写的故事愈来愈单调乏味,多次遭到公司退稿,预支的薪酬也停止了。乔不但欠了三个月房租未付,连汽车的分期付款也交不起。信贷公司派人来没收汽车,乔慌忙驾车逃跑。在洛杉矶,一个人丧失名誉不要紧,丧失了汽车就寸步难行了。

乔驶到日落大道上,忽然一个轮胎爆了,他只得勉强开到一条私人的汽车道,停在一幢豪华大厦前。一个皮肤黝黑、目光炯炯的男人招呼乔进屋。他是这住宅的管家兼司机马克斯。这天,女主人的宠物小猩猩刚刚死去,正等着棺材匠来量尺寸。就这样阴差阳错乔见到了这家的女主人,默片时代的红星诺玛·德斯蒙德。诺玛徐娘半老,早已息影多年,但直到如今仍不愿承认自己过时。当她知道乔是位编剧时,便请乔帮她修改自己写的剧本《莎乐美》,答应事成后给他一笔可观的报酬。诺玛希望借《莎乐美》重返银幕,因此对它期望很高。但她的剧本如此糟糕,简直令乔无法卒读。然而目前他正走投无路,只好接受她的建议,搬到日落大道来修改《莎乐美》。

他们的合作并不顺利。诺玛对于乔删掉她的戏雷霆。她的任性和专横令乔很不愉快。家中到处都是诺玛的照片,她完全生活在昔日的荣耀中。闲时,马克斯在他居室放映诺玛主演的默片。周末,诺玛和影片时代的制片人、导演、演员、编剧打桥牌,所谈论的也都是过去的事。

乔无可奈何地为诺玛工作,但诺玛却真心实意喜欢上他,把他的卧室从房边的小楼搬进大厦她的隔壁。马克斯告诉乔,这是诺玛前三任丈夫住过的房间由于她有自杀倾向,所以楼内所有房间都不装锁。每天乔改稿时,诺玛给影迷回信。实际上这些信都是马克斯为安慰她而伪造出来的。

除夕,诺玛雇了 一个小乐队到家里开舞会,参加者只有她和乔。诺玛脸贴脸地和他跳探戈,陶醉地谈论俩人未来的生活。乔对诺玛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十分反感,故意暗示他另有女人。诺玛大怒,打了乔一记耳光,跑上楼砰地关上那无锁的门。乔也气冲冲离开了诺玛家。但是在洛杉矶他举目无亲,只有回派拉蒙公司找旧同事格林。格林带他去参加除夕晚会,并把自己的女友,编剧蓓蒂介绍给他。蓓蒂和乔谈得很相投。乔打电话给马克斯,请他帮忙把行李送过来并向夫人道别。不料马克斯说,夫人刚用乔的剃刀割腕自杀。乔大吃一惊,只得匆匆告别友人返回日落大道。

客厅里乐队无动于衷地继续演奏。乔上楼向诺玛道歉。她躺在床上,手腕缠着绷带,说还要再次自杀。楼下传来《魂断蓝桥》的主题曲《过去的美好时光》,诺玛一听就哭了。乔觉得她很可怜,温柔地祝她新年快乐。两人言归于好。乔本来一直渴望拥有一个私人游泳池,现在如愿以偿了。诺玛叫人把游泳池放满水供乔独自享用。《莎乐美》的定稿也已送交派拉蒙公司的大导演西席·地密尔,现在只等他的通知了。诺玛满怀信心,情绪乐观。可是乔闷闷不乐。想起过去自由自在的日子和当作家的抱负,对比如今屈辱、内疚的生活,不禁万分惆怅。

派拉蒙公司终于来了电话。不过,不是西席·地密尔本人,而是他的助手打来的。诺玛起先拒绝接听,但助手一再请她去,说有事相商,诺玛想可能是《莎乐美》的事,便和乔前往。实际上这时西席·地密尔正发愁不知怎样推脱诺玛才好。诺玛突然来到摄影棚,说是他的助手请她来的。西席·地密尔莫名其妙,打电话问究竟。原来,新片里要有一部老式轿车,助手想租用诺玛那部1932年的豪华轿车。摄影棚里,人们看见默片时代的红星,纷纷围过来,聚光灯也射向诺玛以示敬意。诺玛感动得落泪。西席·地密尔打完电话转来,一看这场面,无法启齿告诉她自己不想拍《莎乐美》,也没法告诉他助手找她只为租她的汽车。他只好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而诺玛目睹了这一场面更加飘飘然,一心认定《莎乐美》很快就会开拍。

在派拉蒙公司大院里等诺玛的时候,乔又遇见蓓蒂。蓓蒂告诉乔,老板对他的**故事《黑窗》感兴趣,她提出和乔合作改写成剧本。此后,每晚诺玛入睡之后,乔就驾车去派拉蒙公司和蓓蒂一同改写《黑窗》,蓓蒂对他的才能很崇拜。一晚,乔把车开回车库,马克斯正在等着。他警告乔不能让诺玛知道乔外出,同时向乔透露,他是诺玛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好莱坞早年三大导演之一。这三个导演是:格里菲斯,西席·地密尔,马克斯·冯·梅耶林。诺玛是他一手造就的,因此他留在她身边保护她。乔听了愕然万分。

终于有一晚诺玛发现了乔的秘密,她看到了乔和蓓蒂合作的剧本《无标题爱情故事》。这时,乔和蓓蒂已经打得火热,难舍难分。乔听见诺玛打电话给蓓蒂,说乔是靠她为生的。乔勃然变色,夺过电话叫蓓蒂赶快来。蓓蒂来后,乔用平静的语调告诉她,他已经与这个女人签了终生的合同,然后送蓓蒂出门,祝她幸福。接着他上楼收拾行李。诺玛苦苦哀求请他留下,乔不理睬。诺玛拿出小以自杀胁迫。乔无动于衷地说,派拉蒙公司根本没有打算拍《莎乐美》。受到双重打击的诺玛茫然地跌跌撞撞跟在乔身后。当乔出了大厦向大门走去时,诺玛朝他连开三枪,乔摇晃着落入游泳池……

乔的尸首被打捞上来。警探、记者、摄影师拥入大厦等候在楼梯下。诺玛出现在楼梯口,记者纷纷向她提问,她都傲然不答。但当她发现楼下一架摄影机对着她时,突然眼睛一亮,兴奋起来,吩咐马克斯告诉西席·地密尔,她已经准备好了。随后,诺玛以一副“莎乐美”的姿态缓缓下楼,含泪叫了一声“开拍!”

鉴赏

50年代初,好莱坞制作了一批反映**从无声到有声发展历程的影片,其中包括经典作品《日落大道》和《雨中曲》。两部影片角度不同:《雨中曲》是部歌舞喜剧片,描写取代了老一代的新成长的演员的喜悦;《日落大道》是部悲剧,从片名顾名思义便可知是描写没落的一代——在有声**取代无声**25年后一个被淘汰的老明星的悲哀。在这里,好莱坞的著名街道被赋予上新含义。

20年代末,有声**的趋向已势不可挡。到了30年代,尽管许多知名**家反对,有声**已完全取代了无声**。这一新技术的出现,给**业内各类从业人员都带来了新问题。习惯了写**故事的编剧现在要写出精彩的对白;缺乏舞台经验,没有受过发声训练的演员要从头学习发声;而那些或者无法改变外国口音,或者发音不清晰,或者音色差的演员只好从银幕上消失。对于**公司,这转变也是个考验。派拉蒙影片公司的前身便是由于适应不了这新技术而产生危机,1933年宣布破产,到1935年改组后才成立派拉蒙影片公司。

《日落大道》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影片对女主角格洛丽亚·史璜逊和男演员埃立克·冯·斯特劳亨来说带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其实,对派拉蒙公司和导演比利·怀尔德也未尝不是如此。影片在不少地方都是事实与虚构混合,真难分。

诺玛的扮演者格洛丽亚·史璜逊本人就是派拉蒙公司默片时代的头号红星,有声**兴起后不久从银幕上消失。本片中有场戏,马克斯用小放映机在起居室放映诺玛主演的影片《女皇凯莱》。当片中出现诺玛的大特写时,她霍然起立说:“我们要对白干什么?我们有面部表情。这样的面孔他们怎么也拍不出来。”然后她走到小银幕前大声宣告:“我还要重返银幕!”这里充分反映出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的怨恨、不服气和自我欣赏。选放《女皇凯莱》而不是史璜逊其它更著名的影片,有着多重意义。首先,这是马克斯的扮演者、默片时代名导演埃立克·冯·斯特劳亨和史璜逊合作的唯一一部影片,也是斯特劳亨导演生涯的最后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其次,它又是史璜逊打算自己控制拍摄而结果没有得逞的一部影片,正好和片中诺玛打算自己策划拍摄《莎乐美》相呼应。《日落大道》的结尾是全片最精的一段。半疯的诺玛莎乐美般地步下楼梯,银幕上是她的大特写:那自我欣赏的神情,发光的眼睛,雪白的牙齿,一面对镜头便条件反射般生成的微笑——仿佛在告诉观众,诺玛/史璜逊最成功的演出正是她本人的实际生活。因为史璜逊息影多年之后在《日落大道》中的卓越表演正好说明了她成功地“重返银幕”了。

由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名导演埃立克·冯·斯特劳亨饰演马克斯,由他本人放映他未完成的最后一部导演作品;由他自己说出,早年,好莱坞有三个最有才能的导演——格里菲斯、西席·地密尔和他本人(用了化名);并且让他在被迫离开导演岗位20年后再次站在摄影机旁喊“开拍”,真是极具讽刺意味。斯特劳亨出生于维也纳,1914年到好莱坞碰运气,当了几年演员之后开始执导,拍了不少好作品,其中包括经典影片《贪婪》。但后来他与影片公司老板发生了分歧:他喜欢用自然主义手法表现人生的辛酸,花很多钱去细致刻画穷人的生活,这与好莱坞**的商业性质格格不入。结果好莱坞将他排除出导演行列。他一生不停追求重新执导的机会都怀才不遇,只得改变职业以表演为生。他的导演才华被埋没了。

《日落大道》对好莱坞历史的令人心酸的回顾,除了演员、导演之外,还包括编剧。片中男主人公乔便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编剧。当时,在好莱坞,无论演员、导演、编剧,都是制片公司的财产。编剧被分别放置在兵营似的一排小房间内,如同机器一样,定期生产出**故事。蓓蒂的办公室便是这样的一个房间。如果才思枯竭,写不出好故事,便会被制片公司老板逐出门。而一旦得到老板赏识,便不由得诚惶诚恐地努力迎合老板的需要。好莱坞小人物的悲哀,本片导演比利·怀尔德和编剧查尔斯·布雷克特在成名之前都亲自尝受过,因此体会很深。实际上乔的悲剧色彩不亚于诺玛和马克斯。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欣赏甚至崇拜他的才华的蓓蒂,却又不得不在她面前承认自己是个靠女人养活的男人从而失去了她。乔帮诺玛修改的剧本取材于《圣经》中的莎乐美故事,这也是个隐喻。圣经中莎乐美取了施洗者约翰的头,影片中诺玛要了乔的命。这确是一种值得玩味的调侃。

《日落大道》中的真真,还表现于好莱坞一些早期著名人物在片中以本人真实身份出现,如大导演西席·地密尔,华纳公司老板之一亨利·拜伦·华纳,老牌女星安娜·纳尔逊,演员兼导演斐斯·基顿。这样的安排,既标新立异,又突出了影片的传记性。西席·地密尔正是造就了史璜逊的导演。他在1919到1921年三年内一连让她主演了六部影片,一下子把她捧上了红星的宝座。但他在片中却无情地粉碎了诺玛重返银幕的美梦。

本片还带有浓厚的黑 *** 色彩,它承接了40年代黑 *** 的悲观的宿命论——孤独、冷漠、愤世嫉俗。片中的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始而诱惑,最后则构成致命的威胁。此外,影片在制作风格上也不乏黑 *** 的成分。如尽管故事是在一幢豪华的大厦里开展,但主人毫无生气的生活和堆满古旧纪念物的环境,使人产生阴森窒息的感觉。幽闭恐怖的不安气氛自始至终笼罩着全片。特别是乔入住诺玛家的第一晚,半夜他看见花园里已干涸的游泳池里几只老鼠跑来跑去;网球场上空空荡荡,一片荒凉;风吹管风琴发出的呜咽声中,诺玛举着烛台,马克斯捧着小猩猩的棺材在花园里下葬。这一切都有一种不祥之兆。

影片表现主义色彩也很浓厚。过分的修饰,夸张的剧情,浮华的风格,炫耀的技巧,又使它与40年代的黑 *** 有所不同。影片开始是一大段旁白:“……现在你们看见一个年轻人的尸体浮在一幢大厦的游泳池里,他背后中了两枪,腹部中了一枪。这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只不过是写过两三部B级片故事的**编剧而已。这个可怜虫一直渴望拥有一个游泳池。结果,他得到了,只是代价未免高了点……”这时画面是伏在游泳池水面的尸体。由于镜头是从池底向上拍摄,因而观众看到了荡漾的水,以及整个身体成“大”字形,面孔向着镜头的乔。影片一开始就突出游泳池,因为在那个时代,游泳池是财富的象征,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东西。有人说:“你带着一个提琴盒到好莱坞,如果运气好的话,要不了几年你就拥有一个提琴型游泳池”游泳池又表示乔的好莱坞梦。接着,便是本片另一点为人津津乐道的奇怪的表现手法——由死去的乔来倒述整个故事。这一处理完全违背了**剧本的一大顾忌——不合情理。可是它并不使人感到不自然,相反,它和影片的黑色幽默情调十分吻合。《日落大道》虽是一部悲剧,但其中不乏幽默之处,特别是它往往拿来开玩笑,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例子之外,还有:诺玛在除夕晚会上与乔跳探戈时说:“以前这地面是木板,我把它翻修了。范伦铁诺说过,跳探戈最好是砖地。”默片时代的红星范伦铁诺1926年31岁时去世,他死于有声**尚未取代默片、他最负盛名的时候。如果范伦铁诺活到50年代,他是否也和诺玛一样被抛弃呢?

尽管《日落大道》用了不合情理的死人倒述,尽管它有着过分修饰等等缺点,尽管它对好莱坞历史的回顾抱尖酸刻薄的态度,但上映后被一致公认为一部重要的作品,至今仍受到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