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

2.小学教育要不要学心理学呀!

3.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收获10000字

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发展与教学的理论

5.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小学教育心理学_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中小学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中小学教师学习心理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更好地与其交流,并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具体如下:

①中小学老师学习心理学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比如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问不长,教师可以利用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②中小学老师学习心理学后更能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能更好地与中小学生沟通,进而为其提供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激发动机,调整中学生的动机指向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

③中小学老师学习心理学可以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确保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这也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比如对外向型的学生要教育其学习控制自己,对内向型的学生要教育其多与人交往,多参加社会实践。

中小学老师可以学习与教育更接近的心理学分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不仅要从理论上去阐明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与普遍规律。而且也要具体地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品格的规律和教育者依据这些规律合理地组织教学与教育活动的方法及应有的品质等。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最广的学科。

(2)学习心理学的方法

①牢固掌握和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一门学科的精华所在,对“三基”的良好掌握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②做一个主动实践者。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还有助于发现知识中陈旧的或与实践不符的内容,有助于个体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实践理论的创造者。

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

、 简答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心理学分之学科,它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

3、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②条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巩固;③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4、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儿童的遗传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通过遗传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情绪和性格的发展;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年龄阶段,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

5、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①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

②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③家庭、学校及伙伴群体的影响。

6、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有:

①家庭客观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经济状况以及双亲和睦的情况。

②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③出生顺序或独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校教育相对的独立性;

②学校教育的主动性;

③学校教育的可控性。

8、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学校风气和精神面貌。

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①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

②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

③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

④优良的校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和增进作用;

⑤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9、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是: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

10、儿童学习准备的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理上的个别差异。如成熟的早晚、生理成熟的结构和完善程度。

第二,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如兴趣、态度、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智能等。

第三,对早熟者和晚熟者的态度,也影响学习准备中的个别差异。如早熟者的心理顺应能力强;而晚熟者则可能较幼稚、不懂事、依赖性强。

小学教育要不要学心理学呀!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 管理心理学书籍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作用

探明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记忆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记忆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主要是因为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学与教的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

三、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心理规律,将补充和扩展心理学理论,,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唤醒,逐渐也关注到教育学中还有很多规律需要完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有助于这些规律的完善。

学心理学有什么用将来可以做什么专业人士请进~~~~

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地向人类施加。

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在考研大军中拼搏的学子看好。

那么,到底你对心理学了解多少呢?国内外的心理学形势又是怎么样的呢? 科学心理学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其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有待于未来的心理学家们去开拓。可以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它一直在哲学的怀抱里挣扎着。直到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心理学可以从生理学中提取精华,为己所用,但过度的提取便会出现过度的还原主义倾向,将为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全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申荷永教授认为,现在西方的心理学研究过度倾向于“mind”的研究,忽视人的心灵,即“heart”的研究,而这更应当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再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另一个热点——心理咨询。

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的要求。

而在欧洲一名咨询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工作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至少5年,长的可达7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之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作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2年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人员。

而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要求和国际上的要求距离甚远,这有待国家某些制度的完善。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的广泛,APA(美国心理协会)就有53个学科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偏于基础性的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到偏于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方向。各个分支竞相发展,使得心理学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是否该选择心理学,该如何选择学校 诚然,学术研究与生活乐趣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经常会遇到朋友说,“对心理学感兴趣,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我们战胜任何的困难。可是“兴趣”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因为对“心理”这两个字感兴趣,就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来作为自己考研的目标。

之所以要在“心理”这两个字的后面加上“学”这个字,就说明它是一门科学,具有它的严谨性,科学性。如果仅仅是对“心理”感兴趣,那么就推荐你去看看一般性的大众心理杂志,要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就要提醒你,在做出考心理学的研究生的决定之前就需要先看看心理学的专业性杂志,如《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等。

当然看这些专业杂志比较累人,也很可能看不懂。没关系,主要的目的不是在于能否看懂,而是想了解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对“心理学”感兴趣。

如果你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喜欢“心理学”,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寻到了自己的方向!以后要做研究、设计实验都需要用到你在杂志上所看到的某些东西,它们将构建你的学术研究。另外也可以看看心理学的专业性书籍,比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等等。

同样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而非误以为“心理”即“心理学”。 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应用心理学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方向。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热门程度看,依次是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很多学校的基础心理学招不满,而应用心理学却挤破头。 选择报考学校是考研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环节,那就需要对国内高校心理系的情况有所了解。

国内心理学比较好的学校,以师范院校为主,也包括一些实力强的综合院校。其中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的基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他们的实力有目共睹。

中山大学在杨中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其两大方向。当然,中科院心理所是不可遗漏的,他们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走。

什么是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有心理,动物亦有心理,所以心理学既是研究人的心理又研究动物的心理。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人在清醒状态下,随时都可以体验到 某些心理,人们对它并不陌生。

例如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

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 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

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 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 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 下,坚持写完。

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在这个 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忍耐、坚持”属于“意志”。

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个方面来说。

⑴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

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

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⑵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分为小群体心理和大众心理。同时,作为社会的人,彼 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进行社会交往,从而产生交往心理。

交往心理既存 在于个人与他人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所以将其列入群体心理之中。这样,群 体心理就包括三大类型,即交往心理、小群体心理、大众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 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也研究群体心理。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除上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具体的内容。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 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但心理学成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 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 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什么?

很多人都没有没有重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其实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实践具有很多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所以是很值得教师们在小学的教育中值得借鉴的认识。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的传统教学是很讲究因材施教的,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可以用教育心理学帮助老师找到原因。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点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第二点作用就是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可以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来在教学的方面改进,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第三点作用就是帮助教师预测并且干预学生,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预防一些错误的行为或者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更多知识 参考 招考在线 zhao-kao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学科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是讲授给将要从事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门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师的实践。教育心理学者除了到学校做实验外,并不介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咨询、评估和矫正学生的实际活动中。

总之,教育心理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是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编辑本段学科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

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

早在1806年,他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该书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

1835年,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前书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补充与发挥。赫尔巴特将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继赫尔巴特之后,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不仅在俄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学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其后,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但由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了。继前面几位先行者的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之后,类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国不断出现,但这些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

这类著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去关心教育心理学问题,但并不等于很好地解决了教育问题。 由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育动”。

“实验教育动”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们重视对儿童身心发展与改进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思想,深深打动了欧美的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他们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实验教育运动。这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

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收获10000字

没有规定要学习。

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一、主要课程

1、文科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2、理科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3、英语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二、自考课程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哲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发展与教学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重点提示

1.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 教学对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 教学又受心理发展的“准备状态”的制约。

2.教学的概念、特征、构成因素和组织形式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教师依据规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学具有三个特征:

(1) 教学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教学必须确切地说明或表达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3) 教学必须用适合学生认知状态、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教师、学生、课程内容。

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

3.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①知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②领会 ;③运用; ④分析; ⑤综合; ⑥评价,这是水平的认知结果。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①接受 ②反应 ③价值化 ④组织 ⑤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①整个身体的运动 ②协调细致的动作 ③非语言交流的动作 ④言语行为

4.教学的定步和序列的概念及所涉及的三种教学

教学定步是指决定学生用多快的速度才能完成为他们所设置的一系列教学步骤。教学的序列是指各步骤之间的联系。

程序化教学是指按照学习过程的理论所设计的程序来进行的一种自动教学方式。

层次化教学是加涅提出的,他十分重视学习的层次,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仔细的“程序化”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教学所规定的程序进行,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

个别化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完成学习课程,从而达到掌握所有主要课程的教学要求。

5.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掌握学习

(1)接受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是以现成的、或多或少已经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现。

在各种接受学习中,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较具代表性。根据学习时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之间所构成的不同关系,可将有意义接受学习时的同化分成三种形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发现学习是由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

(3)掌握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论,为心理学家布鲁姆所倡导,他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学富有成效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应该是与正态分布完全不同的偏态分布。

(二)难点内容

教学的定步和序列的概念及所涉及的三种教学

(三)本章名词

教学 教学定步与教学序列 程序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掌握学习

一、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亦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而非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解决,有的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性问题。目前我国少年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并且现在孩子们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不仅是他们面临的任务,同样也是成年人面临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历史地认识到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预防胜于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应当划分出几个层次,以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任务明确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而第三种情况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较少。因此,心理治疗不应当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3、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当前,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一些学校尚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只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是,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二、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主要是因为人们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去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心理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更重视研究并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过的一次“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实验发现,学生在阅读之前有准备长时记忆的意向比阅读之后才出现这种意向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旦明白这一规律,教学中就会提示学生,不要只为当前的考试而学习材料,应为长远的学习或应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这样,知识保持的才长久。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在质和量上进行描述和测量并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的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质的和量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就会不同。研究进一步表明,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优势时,学生就会选择更有价值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些知识可以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就会有较准确的了解。另外,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心理学可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教师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还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取措施,促进迁移。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往往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生现在或过去的行为,来预测他将做什么。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智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就能更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行为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干预。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素质与素质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个体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淀积,它标志着个体或群体的总体质量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社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四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四种基本素质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素质的核心,因为个体自然遗传素质与潜能的开发、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都必须通过个体的身心综合反映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个体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个体的健康及理想、信念、兴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仅是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2、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质教育,是因为素质本身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素质的先天基础和后天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个体或群体的素质状况;二是素质形成的“内化”机制,即特定的社会需求、道德规范、准则、知识文化技术等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素质的先天性,要求人类讲究生育质量,而素质的后天习得性和可"内化"性告诉我们,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的内在结构。那么,外部因素怎样才能转化为内部结构和质量呢?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影响或干预个体的身心发展,外因必须与内部发展规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3、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强调塑造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中有关认识能力、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识,具体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明身心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谈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心理学有关道德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道德品质的塑造关键在于成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岁前的孩子,因为怕被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服从规范;大约10一15岁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是非观念、群体的引导和对权威的顺从,使他们能较为自觉地服从规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岁以后的青少年,开始建立法制观念取向和价值观念取向,认识到人性的尊严,会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是非,道德品质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道德品质发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约,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有针对性,小年龄的孩子要有强化措施,而大年龄的孩子则要强调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样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群体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比如认识活动中的学习问题,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增强记忆、如何组织和加工知识、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等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掌握了这些知识,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很有帮助。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从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近年来学校心理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扮演四种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者,学习的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首先是当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不论是测量性评价,学校心理咨询,还是进行行为矫正和开展各种辅导,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校心理学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里,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种辅导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学习障碍是中小学学生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通常家长和教师常会认为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或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问题,而对他们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使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发挥自己职业专长的一个辅导领域。最后是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在我国将会有70%以上的学生要进入社会,参加职前技术训练或直接投入社会劳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来说就非常重要。然而限于自我认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这些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的浪费。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应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