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战略内容是什么?

2.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到几年乡村全面振兴

3.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20字方针

4.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步骤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_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法律分析:乡村振兴是国家新提出的发展农村新战略、新举措,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发展目标。

法律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内容是什么?

乡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于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扩展资料:

从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来看,农民进城务工规模较大,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从事的多是传统型农业生产,以现有农村人口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远远不够,促进劳动力城乡迁移势在必行。

随着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持续、新型职业农民崛起,加上科技人才支撑和资本的持续注入,将带动农业生产逐渐走向现代化,进而助力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百度百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到几年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如下:

乡村振兴三步走: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振兴20字方针

法律分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法律依据:《乡村发展战略规划》 第六章 远景谋划。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步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产业振兴

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兴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另一方面,晟景文旅觉得,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要筛选对乡村主导产业,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需要从政策、市场、产业基础、产业链构建、产业人才等多方面考虑和筛选出当地支持、适合发展的乡村主导产业。并且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也需因地制宜,在不适合发展规模农业的地方,保留和发展传统农业,如庭院经济等,促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融糅合发展。

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

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社会得以延伸的基础。在文化振兴过程中需要梳理乡村有哪些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等,并进行整合和文化元素提炼,从打基础、做内容和来变现三大层面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关键是在农业发展观上开展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化运用和农业养护;而另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洗手间垃圾箱改起,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的本底,主要是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提高乡村生态田园颜值,将消费者吸引进来。

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并不只是基层组织的振兴,需要以经济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振兴乡村经济和基础组织。通过引导村民组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民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和市场客源等问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从而达到用经济手段管理村民的效果。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

1、集聚提升类村庄:指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仍将存续的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对这类村庄,要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从产业、生态、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实现村庄的振兴发展。

2、城郊融合类村庄: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3、特色保护类村庄: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类村庄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4、搬迁撤并类村庄:指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